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投产11年产值超5200亿!走进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链主”企业

发布时间:2025-09-25 11:09:14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9月23日,位于彭州市的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内,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石化”)开放日活动举行。

作为该园区“链主”企业,四川石化是川渝地区航煤产品核心供应商,航煤产品通过“一干两支”管网,直通天府、双流两座国际机场,辐射四川、重庆、贵州,保障西南地区航煤供应。

据了解,投产11年来,四川石化累计加工原油超9000万吨,生产乙烯近1000万吨,产出汽油、柴油、航煤5000余万吨,主要化工产品3000余万吨,工业产值超5200亿元。

四川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积极推动从单一生产型企业向产业生态组织者转型,为下游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高品质原材料,发展深加工产业链。”

发挥“链主”作用

管廊直供、隔墙转化带动产业集群成势

走进厂区航煤生产区域,储运部员工乔艳超指着一条超长管线介绍,“这条‘能源动脉’总长232公里,直接串联起生产基地和枢纽机场。”四川石化通过“定制化罐车+科学化调度”的物流体系,不仅稳定保供双流、天府双枢纽机场,还实现了省内十余座支线机场全覆盖。

在筑牢能源支撑的基础之上,四川石化作为西南地区产业链最长、装置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其生产的乙烯、丙烯、芳烃、合成橡胶等产品,如同产业“粮食”,滋养着周边大批化工新材料企业。

在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纵横交错的管廊把各个企业串联在一起,四川石化的原料通过管线直接输送到下游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材料,形成“管廊直供、隔墙转化”集群发展模式,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显著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成都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入驻园区4年间,企业产值翻了8倍。“目前,新能源电池负极行业竞争激烈,必须靠高加工负荷来降低吨产品成本,而四川石化稳定供应的焦油原料正是昱泰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该公司总经理王忠表示。

不仅有原料直供,还有生产协同。“此前,公司蒸汽锅炉出现故障,维修需要3个月,将给生产运行带来较大经济损失,通过园区管委会的协调,四川石化给予大力支持,不到10天,就铺设好一条蒸汽管线并通气运行,大大减少了停产损失。”四川奥克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柳坦言,四川石化利用自身公用工程管网建设完善的优势,惠及园区入驻企业。

围绕四川石化这一“链主”,彭州市积极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带动22家企业入驻园区,产业范围涵盖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和氢能,拉动投资超180亿元。

迈向产业高端

推动“炼化生精材”提高价值链

近年来,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四川石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迈向“炼化生精材”产业链中高端。

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其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被形象地称为高端材料的“试金石”。在四川石化乙烯装置现场,巨型裂解装置轰鸣运转。“乙烯装置的生产流程极为复杂,最高温度达1000℃以上,最低温度达-160℃以下,管辖设备数量繁多,对操作人员素质有很高要求。”四川石化技能专家雷伟伟介绍。

不远处,高密度聚乙烯库房内,琳琅满目的制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四川石化化工二部经理刘勇拿起其中一袋产品介绍,“这是CI73H聚丙烯,为汽车行业研发的高端新材料,它的挥发性极低,强度堪比钢材,能提升车辆的防护性能。”

如今,随着汽车产业轻量化、环保化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对轻质材料,特别是聚烯烃材料的市场需求。聚烯烃是一类塑料大家族,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质量轻、加工性好,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的非承重部位。

把握产业机遇,四川石化积极布局高端聚烯烃产业链。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CI73H聚丙烯产品产销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7月,高熔指聚丙烯新产品成功出厂,相比通用产品,具备更佳的加工性能、刚性与拉伸强度,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四川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材料产业是成都的重点产业链,近年来,四川石化实施“减油增化”“减油增特”战略,随着更多高端材料规模化生产,不仅能满足西南地区产业升级的需求,也带动下游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