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从四川偏远山区,到喀什的黄土边城,再到伊犁河谷,我用四十年,见证了一方热土的蝶变,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跨越。”9月24日,说起在新疆打拼的经历,喀什川渝商会会长、海天集团董事长杨秀淮充满感慨。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这片热土上,一批批四川企业家怀揣梦想,投身新疆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川商”群体。川籍民营企业家杨秀淮就是其中一位。
1986年,17岁的杨秀淮离开南充市西充县老家,踏上去往新疆的漫长路途。
“那时交通不便,先从老家坐车到成都,再从成都坐火车到乌鲁木齐,最后再转乘汽车前往喀什,全程要八九天。”杨秀淮回忆,初到喀什,他成了一名建筑工人,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元。
在建筑工地上,杨秀淮一干就是七八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和工友们住在简易工棚里,每到雨季,工棚的塑料布常被大风刮烂,雨水倒灌,他和工友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喀什风沙频繁,遇到“下土”天,嘴巴鼻子里全是沙土。
即便条件艰苦,杨秀淮从未放弃,他在打工过程中主动学习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并开始承揽小型工程。积累一定资本后,他将目光投向了酒店和餐饮业,企业规模逐步扩大。2024年,他又在新疆伊犁投资60亿元,打造“欢乐嘉年华”智慧文旅城项目,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如今,他的企业年营业收入达5亿元,解决就业1000余人,其中八成员工都来自当地少数民族。
在新疆奋斗的四十年,杨秀淮参与并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刚到新疆时,喀什地区就像个大农村,但现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敞的柏油路、水泥路纵横交错。”更令他自豪的是,当地的开发区、新城区,还有很多地标建筑,都留下过他和四川老乡们的汗水。
从一名普通打工人到企业家,杨秀淮坦言,是“川商精神”支撑他一路前行,“吃苦耐劳、拼搏奋进、诚信务实、重情重义,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企业,守住这些,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才能把事业做稳做大。”
展望未来,杨秀淮计划明年继续在喀什和乌鲁木齐加大投资,推进文旅项目,“弘扬新疆各民族文化,为新疆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杨秀淮的故事,只是川商扎根新疆、助力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四川省新疆商会积极搭建平台,通过策划举办新疆成果展示、举办项目推荐会、投资洽谈会、商企见面会等活动,服务川疆两地发展。目前,50余家会员企业在新疆投资,涉及规划设计、文化旅游、体育、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酒店等领域,为促进川疆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