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徐浩煊
日前,南充首家虚拟电厂——高坪区虚拟电厂调度中心正式建成投用。虽然名为“电厂”,但它并非传统意义的发电设施,而是依托信息通信和数字化技术,聚合企业、楼宇、充电桩、分布式电源(如屋顶光伏)、储能设施等分散电力资源的“智慧大脑”。
这座虚拟电厂如同一位智能“搬运工”,为南充能源统筹智能响应、灵活调节提供更多可能,也标志着南充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被动拉闸到主动调峰 企业心底“有了数”
走进高坪区虚拟电厂调度中心,企业用能、资源监测、负荷响应、需求响应、低碳发展等数据,逐一展现在中控大屏上。
这个大屏串联着辖区内的工厂、企业。在南充溢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务科科长谢伟通过智慧平台,一键就能看到公司的用电情况及片区内的电力负荷。有什么用?谢伟解释,虚拟电厂能精准“把脉”企业的高耗能环节,开出个性化“节电处方”,为错峰用电、节能降耗提供可能。
他举了个例子。“过去迎峰度夏,最怕接到限电通知,因为不清楚电网负荷情况,我们只能简单粗暴地关停部分生产线,且关停的设备量往往靠估算。”如今有了虚拟电厂的统筹,设备何时开、运行多少台经济效益最高,一目了然,“更精准地把握节能降耗和生产效益之间的平衡。”
据了解,高坪区虚拟电厂首期投用后,先后接入溢辉电子、天太乳业、南充王府井购物中心等重点用能企业34户。总计资源容量120兆瓦,预计可调负荷7.3兆瓦、光伏3兆瓦。
从自发自用到绿电共享 电力资源“越用越多”
除了为企业用能“把脉”,这个虚拟电厂还有另外一个用途。
在南充高中高坪校区,3个会议室的屋顶都整齐排列着单晶硅组件,110块单晶硅组件平均每天发电144千瓦时,年均发电量超5.2万千瓦时,可以基本覆盖学校用电所需,在校园内形成了太阳能发电闭环。
教学时段“自发自用”,寒暑假期间产生的富余“绿电”用在哪?虚拟电厂为这些屋顶阳光开启一场增值之旅——通过虚拟电厂平台,这些富余电能可以参与市场化交易,卖给有需求的企业、工厂。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资源接入和运营工作,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等电源资源的建设和接入。做大资源聚合规模、增强系统调节能力。”南充果州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德军介绍,随着联动接入用户越来越多,虚拟电厂将为开展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市场等提供可能。
作为新型电力调控系统,虚拟电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还在鼓励各平台,积极探索多元商业模式,借助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市场化机制,增强盈利能力与发展活力。”南充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加快虚拟电厂建设进度,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