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九绵高速13公里隧道建了九年!为什么这么难?

发布时间:2025-09-25 11:22:00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白马隧道为九绵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建设周期九年!”9月22日,媒体“试跑团”走进这条隧道,探究背后的难点和挑战。

据蜀道集团四川路桥川交路桥九绵高速LJ9合同段项目部工段长余亮介绍,白马隧道左线长13013米,右线长13000米,属于特长隧道,所在地海拔最高达2300米,是九绵高速海拔最高的施工点,最大埋深达1092米。隧道地形、地质和环境极其复杂,穿越7条断裂带,施工建设过程犹如穿越“雷区”。

“这里岩石破碎、遇水易泥化,自稳能力差,加之隧道埋深大,地应力高,掘进过程中变形严重。”余亮回忆,“原本直径13米的断面,被挤压后只剩下11.5米,连已经架好的支撑钢架都被压弯了。”

为应对重重挑战,隧道在设计之初,就特别针对软岩大变形问题,提出一系列全新理念,结合蜀道集团自主研发的“川隧大模型”,精准施工。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则研发形成了长短锚杆及“三套拱”理论相结合的支护体系,积极应用视频实时监控、人员定位等技术,全面提升了项目安全管理效能和工程建设品质。

白马隧道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环保要求极高。为减少对地表植被和生态的破坏,隧道采取深埋方式穿越保护区,尽量避免地面干扰。通常情况下,13公里长的隧道会开设约10个作业面以加快进度,但为保护环境,施工高峰期间白马隧道只开了6个作业面,进口端更是采用“单头掘进”,也就是只从一头往里挖,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时间成本。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