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发挥培育新质生产力“领头雁”作用,全省高新区达28家丨聚焦四川“十四五”成就发布·科技⑦

发布时间:2025-09-26 14:30:57

李菲菲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李向雨

9月25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提到一组数据——目前全省高新区数量达2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20家。“近年来,全省高新区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领头雁’作用。”他用三句话来概括“十四五”期间全省高新区发展取得的成效。

首先是综合实力强。2024年,全省28家高新区以不到3%的建设用地面积,贡献了全省17.8%的地区生产总值,较2021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营收从2021年的3.04万亿元增加到超4万亿元,增长了1万亿元;此外,营收超500亿元的高新区有21家,占全省营收超500亿元开发区总数的40%以上。“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韧性活力持续显现,成为稳住全省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力量。”曾吉明说。

其次是创新能级高。这体现在高新区完成了全省35%以上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拥有全省40%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省的50%以上;集聚了全省40%以上的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以上的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曾吉明介绍,比如超高清视频显示、绿色氢能等22条产业新赛道在高新区率先布局,“四川造”飞行汽车、机器狼、人形机器人等一批战略性原创成果在高新区加速实现产业化。

最后是集聚效应好。高新区累计培育全省超40%的高新技术企业、超5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60%的瞪羚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达90家,四川拥有的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均在高新区。“高新区还支撑建设了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9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曾吉明说。

接下来,四川将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聚焦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动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推动高新区加快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