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追逐科技之光丨聚焦科博会

发布时间:2025-09-26 14:39:23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9月25日,在绵阳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上,带着对激光领域的洞察和思考,5位院士、数十位头部企业代表和一批创业团队“逐光而来”。吸引他们的,是绵阳在强激光科研领域的深厚功底,以及良好的创新氛围和产业环境。

激光,被视为制造业中“最亮的光”。自2022年起,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举行期间,绵阳都同步举行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许多激光领域的科技成果在这里孵化落地,从想法变为产品,继而成长为一个产业。

一道光,点亮一个产业赛道。每年举办的科博会犹如一面巨大的光学透镜,将创新光芒折射放大,投射向更远的未来。

9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即将开幕,这场科技与产业的盛会如约而至,让交流互动催生更多创新合作,也照亮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光明之路。

逐光 科技创新迸发源动力

这束光,从何而来?

它从四川造新一代“人造太阳”中迸发,点燃人类关于未来能源的梦想。今年3月,随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实验数据屏显定格——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三号”在1.5亿摄氏度高温下,为全球聚变界叩开“燃烧等离子体”研究的大门。

它从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出发,照亮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中文简称“拉索”)对宇宙的每一次凝视,都将助力我国在高能伽马射线天文领域的研究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它从中国(绵阳)科技城释放,拓展着人类对光的应用。激光不仅可以完成低空安防使命,还能快速检测水果药品质量、精准测量核辐射剂量……

四川拥有雄厚的科技“家底”,而科博会犹如一面“三棱镜”,创新之光在这里交汇、融合、演进。

逐光不止。科博会已举办十二届,众多先进成果在这里亮相、实现转化、变为产品。数据显示,历届科博会已推动200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吸引5000余家企业参展,促成交易额突破千亿元。

科技之光在这里照进现实。2015年第三届科博会首次举办核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高端论坛,如今X-FLASH放疗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已完成转化,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正茁壮成长。

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是什么?本届科博会上还将发布《颠覆性技术前瞻(2025)》报告,牵动着科技界、产业界的注意力。

追逐这道科技之光,创新从这里出发,不断探寻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聚光 成果转化打通“肠梗阻”

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25年来,绵阳高水平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落脚点——坚持服务国家全局与推动地方发展相统筹,把国家战略需求和绵阳发展需要相结合。

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并非一蹴而就。锁定“堵点”,聚焦问题所在,光芒由此而绽放。

针对科技项目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绵阳将科技资源的“我有”与产业发展的“我能”结合,成立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其懂技术、熟悉院所成果的优势,负责遴选与转化。

与其配套的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则敢于“投早投小”,打通从实验室出来的“最初一公里”。

走向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中试平台的“催熟”:经过产品定型,完善生产工艺、材料配比、设备调试,乃至重构商业模型的过程。据统计,经过中试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可达80%以上。

本届科博会上,许多“绵阳造”展品都用到金属3D打印技术,为其提供服务的是绵阳科技城新区中试快速成型服务中心。同时,该中心收获上千万元订单,实现共赢。

聚焦,让科技之光更加璀璨。截至4月底,全省中试平台已有35家,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四川传统优势产业,还延伸至绿色低碳、新材料等新兴领域,预计到2027年,省级中试平台将达到80家。

闪光 创新产业跑出加速度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的目光攀山越海,聚焦未来。

科博会上亮相的“绵阳造”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e-Flash,目前正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临床试验;打破国外垄断的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已出口至全球多个国家。

从原创技术到成果转化,再到聚链成势,这条产业路线在绵阳已逐渐清晰。

2025年6月,绵阳明确提出构建“587”产业体系,聚焦5条主要承载产业链、8条协同发展产业链和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其中,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正是绵阳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绵阳每条产业链均设有专门产业研究院或首席科学家,以此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以磁性材料为例,在确定“电机”作为产业应用方向后,绵阳组建起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和龙头企业在内的产业研究院,让更多力量参与到新产品、新应用的研发中来。

良好的产业链生态,也点燃了创新产业的光芒。

本届科博会展馆里,优理奇机器人用灵巧的机械手清理床铺,将被子、枕头整理好,还能将床上的衣服送到洗衣机里。该项目落户绵阳用时不到40天,理由很简单——绵阳机器人产业链能完成80%以上的零部件供应。

依靠良好的科技创新范围和完整的产业配套,在过去几年里,绵阳快速构建起“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场景应用”的机器人产业闭环。

产业的光芒,离不开交流合作、碰撞灵感。本届科博会还在展区设置路演场地,推动更多先进技术成果走向现实。

如今,“科技之光”正在绵阳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上,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