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9月25日,记者从成都东部新区获悉,成都东部新区虚拟电厂近日成功接入成都市级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并获得售电资质,区域能源供给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虚拟电厂是一种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也被称为电力的智能“搬运工”,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工业可调负荷等基础资源有效聚合和协同优化,促进电网削峰填谷,提高供电可靠性。
“接入市级平台,相当于从‘单机模式’进入‘联网协作’。”简投能源运营管理部负责人陈本思进一步介绍,成都东部新区虚拟电厂现在可以响应全市电网调度,极大增强该区在应急保供与电网韧性方面的能力。
售电资质则是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准入条件。虚拟电厂取得售电资质,相当于获得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开展购售电业务的“准入证”。有了它,虚拟电厂由单一的“能源聚合”功能升级为兼具“聚合+交易”能力的综合能源服务主体。
据悉,成都东部新区虚拟电厂平台是全市第一批次接入市级平台的虚拟电厂,当前已成功接入阿里云、蜂巢能源、蜀道建科等35家辖区重点企业,可调资源逾5万千瓦,相当于两座小型传统电厂的发电能力。
企业接入虚拟电厂有何用?简单来讲,能实现“一减”“一加”。
一减,即节能降本。陈本思介绍,简投集团通过在企业侧安装高精度电力采集终端,可实现分钟级采集企业的电流、电压、功率等数据,实时感知企业需求情况,并利用虚拟电厂运行平台的大数据宏观视角,帮助企业精准诊断并优化提升能源解决方案,协助其合理安排生产排期,降低用能成本。
一加,即“余电生金”。据悉,每年迎峰度夏期间,企业富余的电力可通过虚拟电厂参与需求侧精准响应,获得经济回报。以简州新城新经济产业园A区为例,这里的光伏发电项目于今年6月11日投运,截至8月底,累计发电量39万度,其中自消纳26万度,余电13万度,占总发电量的33%。“这些‘余电’通过参与精准响应,预计收益5.2万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东部新区虚拟电厂已整合全区85%的重点工商业可调负荷资源,接下来将进一步聚合资源,构建“安全、经济、绿色、智能”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