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李志强
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也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
四川在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治理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进展?
9月2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明騄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市场准入壁垒问题文件28项,其中修订17项、废止11项,一批妨碍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得到有效破除。
去年,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前瞻部署“五个专项治理”,首位便是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治理。“我们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国家也部署开展了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为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提供了指引。”李明騄介绍,四川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拓展广度,全面清理市场准入政策文件,从制度上保障“非禁即入”落地生根。四川全面梳理排查全省现行有效的各类涉市场准入政策文件646项,包括地方性法规75项、政府规章27项、行政规范性文件382项、其他政策性文件162项。建立涉市场准入壁垒文件清理台账,会同市场监管、司法部门以及院校专家组建工作专班,逐一对照上位政策依据开展审查复核。对违规增设准入事项或无上位法依据的,一律纠正或废止。截至目前,共清理市场准入壁垒问题文件28项,其中修订17项、废止11项,一批妨碍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得到有效破除。
二是挖掘深度,从严细查市场准入问题线索,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治理“长牙带刺”。畅通市场准入线索征集和问题反映渠道,在政府部门网站、省级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APP等建立问题反映专栏,在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张贴线索征集公告,广泛征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建立市场准入壁垒问题线索核实整改台账,实行“专人负责、限时办结、闭环管理”模式,深入一线调查核实、及时督促指导整改。针对共享单车企业、电子保函服务商等反映的问题线索,召集行业主管部门、市(州)、企业代表座谈,积极听取意见建议、探索完善准入制度规则。截至目前,累计征集问题线索17件,查证属实3件,已全面整改完成,共帮助20余家企业克服准入难题,进一步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预期和信心。
三是加大力度,靶向治理招标采购重点领域,坚决消除壁垒提升行业准入效能。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领域,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易发高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招标投标制度规则公平竞争审查复核机制,对涉嫌违反公平竞争要求的4份规范性文件提出修改意见。创新推动招标投标“1+N”综合改革,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配套6项改革制度,明确30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直接面向中小微企业发包,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参与。开展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查处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等四类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共抽取2300余个项目开展检查。编制发布《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主体责任清单(2025年版)》,出台《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采购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持续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完成涉市场准入政策文件清理和线索核查整改,深化工程招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系统整治,解决一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的典型问题,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准入环境,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李明騄表示。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