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京洲
近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四川省审计厅获悉,该厅组织实施的某单位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获评2024年度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在这场刀刃向内的“经济体检”中,一些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就业领域症结堵点问题得到解决,一批就业资金管理不到位和惠民政策落地难等问题得以纠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公平正义。
这场审计为何“敢下深水”?过程中各类困难如何克服?审计整改又带来哪些改变?四川在线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审计项目的工作人员,揭秘此次审计背后的故事。
就业领域资金大、对象多
审计人员如何“突围”?
就业领域涉及资金量大、管理对象多、政策制度迭代快,从何下手?如何突破?“研究型审计”和“大数据审计”成为审计人员手中的突围利剑。
“我们把研究工作做在前面,所谓‘知己知彼’”。四川省审计厅社会保障审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审计组对审计重点事项的政策意图、历史沿革、改革方向等深入研究,为提出精准审计建议、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还同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就政策理解、问题判断、改进办法等向主管部门请教,确保不出方向性错误。
“研究”二字,贯穿审计项目始终。审计人员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定责准确、“画像”精准;在审计过程中,就具体问题认定是否准确、提出的处理意见是否可行、建议是否符合改革方向等与被审计单位加强沟通,确保问题定性准确、处理得当,提出建议针对性强、可执行。
就业领域专项资金规模大,服务对象范围广、人数众多,采用传统的审计抽样检查方式难以形成客观、准确、完整的审计评价,但就业领域信息化程度高,与其他领域数据关联性强,这为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有利条件。对此,审计组制定了大数据审计方案,成立了专门的数据分析小组,以数据分析作为本次审计的切入口。
在采集数据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数据录入管理存在漏洞,部分数据漏报、错报,为审计数据分析造成障碍。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多次沟通,协调完善基础数据,解决了数据质量难题,为开展大数据审计打好基础。
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金数据,就业数据、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发放数据,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数据,农村转移劳动力数据……在汇集的各类数据中,审计人员采用趋势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查出相关问题,发现重大案件线索,最终让相关人员违纪违法事实“水落石出”,相关审计思路和做法得到审计署认可,并在全国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中推广应用。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
让查出的问题不再犯
根据审计查出问题移送线索,相关人员目前已被严肃处理。然而,审计成效好不好,最终还是要落在每一个劳动者的获得感之上。四川审计机关不断深化审计成果应用,促进制度完善,让查出的种种问题不再犯,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根据审计建议,省级主管部门在信息系统中专门开设“创业补贴审计整改”板块,督促各地依托最新的信息系统经办创业补贴业务,并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群众申领创业补贴更加便捷。
曾经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存在的虚假培训、拉人头培训、低效培训等问题,也伴随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步伐大幅减少,培训后学员就业率、创业率以及高技能人才占比较审计前均得到提升。
要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制度机制亦需完善。四川省审计厅持续推动省级部门将审计整改举措转换为健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多部门联合在稳岗返还和失业保险待遇发放、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训、“三支一扶”等领域开展行业整治和专项行动,推动就业保障政策落地见效,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此次审计,省、市两级有关部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250余项。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