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昊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9月28日,成都青白江区举行“强园区促开放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新政”(以下简称“营商环境新政”)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7.0版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这标志着该区开启营商环境7.0建设时代。
青白江区委常委窦川表示,营商环境新政围绕“强园区、促开放”主题,聚焦“枢纽建设、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作风建设”五个领域,推出100条创新举措,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将为“世界级陆港枢纽、现代化新兴城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白江区五大临港贸易产业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02.4亿元,同比增长52.8%。聚焦枢纽建设,“营商环境新政”提出,持续推进“8大方向、20条国际干线”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建设,助推企业“好产品”通达全球。例如,该区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调度指挥中心、探索“区港一体化”模式、建成全程智慧化“陆港云码头”,提升货物集散效率;再如,该区开展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试点、创新“澜湄蓉”鲜果专列“一箱到底”全冷链模式、探索低空物流“空铁联运”“空公联运”模式,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
四川在线记者注意到,在“营商环境新政”中,“园区”一词出现29次。“园区企业需要的不只是行政审批,而是产业链上的成长伙伴。”青白江区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秦鸿美介绍,“营商环境新政”围绕服务、政策、成本、效能等方面推出31条举措,建强服务“生态圈”。例如,健全完善园区企业“网格化”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建立园区环保工作服务站,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同时,该区对新出台政策事项免申即享率原则上不低于30%,编制“一企一策”政策摘要,帮助企业更好了解政策、享受政策;此外,该区探索开展“无感智办”服务、推进“抵押即交证”,更大限度利企便民。
聚焦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新政”将项目“落地难、开工难、竣工难”等制约企业投资堵点问题作为优先解决项,梳理提出从项目洽谈到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方案,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其中,在“早落地”方面,该区探索建立“项目直通车”服务机制,在项目招商阶段制定产业项目筹建要素保障清单,安排专人“全程领办”,推动“引进即筹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针对商事纠纷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营商环境新政”提出,一方面依托四川省涉外知识产权工作(青白江欧洲产业城)指导站等平台,为企业提供多维度、复合型知识产权服务;另一方面依托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探索在商会设立商事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商会调解+司法确认”“商会调解+赋强公证”机制等举措,多维度帮助企业解决商事纠纷。
去年9月以来,青白江区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累计走访服务企业超4000家次,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398件。“‘营商环境新政’正是对企业共性诉求的精准回应。”窦川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