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9月29日,“水润天府·文脉千年”湔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大会在彭州文翁祠举行,会上,国际灌排委员会代表与彭州市共同为“湔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铭牌揭幕,标志着湔江堰成为国际水利文明的重要地标。
此前,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彭州湔江堰成功入选,成为我省第四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今日,水利部、国际灌排委员会代表、水利领域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为这座拥有2166年历史的水利工程开启保护传承新篇章。
千年古堰获世界认可 国家级科研工作站揭牌成立
会上,“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湔江堰工作站揭牌。该工作站的成立,意味着湔江堰的保护与研究事业将依托国家级的科研平台,走向更加科学、规范的新阶段。
“湔江堰成功申遗,是我们后期工作的新起点。”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建刚介绍,湔江堰是国内唯一一个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双水源互济工程,未来将以工作站为平台,完善湔江堰的水利、水资源、水生态,泥沙结构等基础调研,对整个水利遗产的构成进行进一步划分,对双水源互济的类型进行进一步划分,为湔江堰的活化利用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
据悉,湔江堰的双水源互济工程包括地表水(湔江)和地下水(下游泉塘)双水源,依托地下水浅的基础条件,修建300余个“自流泉塘”,打造了一个天然的“地下蓄水调节库”,将水源不稳定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治水智慧,至今仍灌溉着16.2万亩良田,是名副其实的“活态遗产”。
焕新“活态遗产”价值 打造“水脉+文脉”文旅新地标
湔江堰的独特价值,不仅在于凝结古人智慧的水利工程技术,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西汉末年,蜀郡太守文翁主持修建了湔江堰 ,运用“疏浚九河、湔水九分”的智慧,初步构建了灌溉体系。文翁既是睿智的水利工程专家,也是富有远见的教育家——他所创办的“文翁石室”,开创了中国官办教育的先河。
“水脉与文脉在此交汇,授牌只是起点,活用才是关键。”彭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推进湔江堰的保护与利用,通过系列创新举措,让水脉与文脉共同“活”起来、“火”起来。
本次活动举办所在地——文翁祠,原是彭州人民在清朝初期所建造,表达对文翁治水的深深敬意。目前文翁祠已经重建完成,设有文翁纪念馆、石室文风馆、湔江堰展陈馆等,在祭祀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展示、观景休闲功能,将成为彭州又一人文旅游打卡目的地。
文翁祠也是湔江小火车的沿线站点之一。彭州市文旅推介官李静介绍,湔江小火车线性公园是湔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伴着奔涌向前的湔江水,小火车如同一条独特的时空隧道串联起千年文脉,牡丹文化广场的唐风遗韵、镇国寺白塔的北宋砖雕、佛山古寺的晨钟暮鼓,在车窗外交替呈现。
据悉,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游客可免费乘坐湔江小火车,感受这个湔江堰文化的移动观景平台。湔江小火车线性公园还融入了三湔咖啡馆、艺术中心、花村街等文旅消费新场景,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也延长了文旅产业链。
会上,彭州市人民政府与成都市石室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将深化研学实践,共建“石室·彭州”文化研学基地,研发涵盖古蜀探源、文翁精神、地质科考、非遗传承等主题的研学活动。
目前,彭州已推出了湔江堰世界灌溉工程研学护照,以湔江堰为核心,设计了多条主题研学路线,涵盖水利文明、地质探索、农耕和中医药文化等,通过打卡集章、体验互动等方式,让参与者深度了解湔江堰的千年智慧与文化积淀。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