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文铭权
9月29日,位于都江堰市石羊镇百益生态农庄“李博士”葡萄园中,员工一大早就加紧采摘架上的“阳光玫瑰”葡萄。“从9月15日开采以来,果园共采摘约20万公斤。”业主李建兵说,这两天采摘的“阳光玫瑰”,将发往山姆深圳店销售。
早在一个月前,这里九成以上的葡萄便被山姆、伊藤洋华堂、百果园等知名连锁销售平台订购一空,“按照采购合同,每公斤‘阳光玫瑰’的批发价约12元,差不多是近期成都市场同款葡萄零售价的一倍。”李建兵说。
近年来,阳光玫瑰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昔日葡萄界“爱马仕”,逐渐沦为10元3斤的路边摊水果。但都江堰“李博士”葡萄园实现了逆势上扬。“精细化管理、生态化栽培、品牌化营销”,是我们成功的三大秘诀。”李建兵如是说。
从“百果园”到“一招鲜”
“李博士”葡萄园面积近200亩。今年53岁的李建兵是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的“大地构造学”博士。 2015年,经过多番论证考察,李建兵把基地选址在了距成都三环路40公里的都江堰市石羊镇五一社区。
雄心勃勃的他请来成都一所研究院专家做规划指导,决心“一二三产互动”,以有机农庄为载体,集精品农业生产、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物流配送等为一体。为此配套了餐饮、垂钓等休闲娱乐设施,种植葡萄、大枣、樱桃、李子、枇杷、西瓜等六个大类。种植的26个水果品种中,仅葡萄品种就达13个。
这个理想中的“百果园”,在坚持2年后亏损近500万元。
经过考察学习,李建兵对项目重新定位,决定回归农业生产种植,餐饮、娱乐等配套项目全部关停。种植的品种不再概而全,樱桃、李子、枇杷、大枣等全部挖掉,葡萄13个品种只保留“阳光玫瑰”。
“其间‘阳光玫瑰’的销售价格多次反复如过山车,但我从此专注这一品牌,痴心不改。”李建兵将多年地质科研工作经验融入葡萄种植,把自己的种植经验汇编成《李博士137步阳光玫瑰精细化管理》,独创标准化生产流程,成为国内“阳光玫瑰”种植界的“专家”。
绿色农业成市场“香饽饽”
“糖度16以上,尽管已达到成熟期,但香味还需时间沉淀。”9月以来,李建兵在自家葡萄园定期使用专业糖度检测仪进行现场测定。他说,都江堰的阳光玫瑰直至9月中旬才大规模上市,每一颗葡萄都需要约200天生长,比很多产区的葡萄多生长30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科技手段在“李博士”葡萄园中无处不在。通过手机可实时查看大棚温湿度;大棚自动开关系统保持田间温度稳定,如同给葡萄安装了空调;测土施肥,为葡萄科学制定营养套餐,让葡萄树营养全面长势健状;定株定穗、责任到人的管理看板悬挂于每个大棚入口。
除标准化、精细化的种植和管理,李建兵坚信“健康土壤才能种出好葡萄”。每年秋季,他都会从若尔盖草原运来数百吨羊粪,亩施3至6吨,另加发酵油枯饼300至500斤,以持续提升果园有机质。
和其他地方的葡萄园不同,“李博士”葡萄园内杂草丰茂。“草可以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保水降温、提高有机质,增强葡萄抗逆性和风味。”李建兵推行“果草共生”,坚决不用除草剂,如今,他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达5%。
品质赢得市场,都江堰的“阳光玫瑰”赢得国内外销售商青睐。“李博士”葡萄园被伊藤洋华堂选定为“看得见的放心青提基地”,2024年2月获成都海关“出境新鲜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去年,该葡萄园的阳光玫瑰销往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科所前所长、高级工程师周思齐认为,“李博士”葡萄园从“量”到“质”的转变,为成都农业种植户提供了可借鉴的优质发展范例,展现出成都现代农业的发展潜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