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文铭权
记者9月30日从中乌南南合作三期项目专家组获悉,近日,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乌干达南南合作三期项目从中国成都市引进的简州大耳羊交接仪式,在乌干达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中心及数据库内举行。
联合国粮农组织经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向该国国家农业研究组织和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中心及数据库完成种羊交接。经过近90天隔离检疫合格后,9只精选的中国简州大耳羊良种,正式落地乌干达。
此次良种引进将进一步助力乌干达畜牧业提质增效,这也是中国农业技术“走出去”的成功探索。
6月30日,由四川天地羊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1200多只种羊中筛选出来的3公6母共计9只优质简州大耳羊种羊,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启程前往遥远的非洲国家乌干达,肩负起提升当地山羊性能的重任。
此次成功移交的简州大耳羊,是中乌南南合作项目历经十年甄选的结果。据中乌南南合作三期项目专家组介绍,乌干达70%农业人口依赖畜牧业增收,其中山羊养殖为其支柱产业。但乌干达本地羊种体型小(成羊体重仅30—40公斤)、繁殖力低,养殖环境存在雨季潮湿、旱季饲草短缺等极端条件。
简州大耳羊是我国成功培育的第二个肉用山羊新品种。其基因中自带非洲物种适应性,与乌干达“高原水乡”气候天然契合。简州大耳羊品种具有生长效率突出、繁殖性能优异、环境适应力强等三大核心优势。其6月龄体重可达35公斤以上,较本地羊种提升40%;年均产羔1.8胎,成活率超90%。
根据该项目计划,后续中乌双方将聚焦“良种本土化”开展深度协作。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和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中心及数据库,将开展简州大耳羊纯种繁育和与本地羊种的杂交试验,最终选育稳定优良的本土化品种。中方专家团队将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乌方建立标准化良种繁育体系,共同制定《乌干达大耳羊养殖技术规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