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第四届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在四川大学举办 聚焦“跨界·共生·未来人文”

发布时间:2025-10-11 22:35:44

科幻在技术加速的时代意味着什么?2025年10月11日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启动的“第四届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汇聚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青年研究者与科幻从业者,共同寻找答案。

本届工作坊以“跨界·共生·未来人文”为主题,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多家学术期刊编辑部协办,将探讨科幻在技术加速与文明转型时代的价值与路径。共设置了15场分论坛,涵盖科幻研究的多个前沿方向,呈现出跨学科、多维度、深融合的特点。

开幕式由王一平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操慧教授致欢迎辞。随后,四川大学李怡教授与南京大学蓝江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操慧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川大深厚的科幻创作和研究传统,以及与成渝多所高校的精诚合作。在跨校际、城际和更广泛地域的新生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科幻研究正在获得符合于时代要求的影响力,成渝地区的科幻研究也逐渐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增长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李怡教授在主旨发言《AI写作挑战了我们什么?》中,回溯了AI写作的历史,他结合自身及周围使用AI的经历,展现了对AI 的三个观察,并提出三个困惑。他认为AI时代可以利用海量数据库,使AI演变为创造性助手,对写作贡献必要的意见与审视。但同时AI也深刻挑战了人类的创作主体性、价值标准与文明自信。他强调并肯定了人类文学的独特价值,并期待一场关于生命伦理与文化哲学的重构,从而重新确证人类生命的意义。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蓝江教授在《话语网络、代码媒介与反协议》中指出,科幻小说的演变映射出媒介技术的深刻变革——从“话语媒介”主导的文本时代,迈向全面“代码媒介”控制的数字社会。发言以《异形》等经典科幻作品为例,揭示不同时代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受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随着行为记录为数据、成为人工智能的关键,人类的感知与行为正被全面数字化。他提出“以网络对抗网络”的反控制策略,强调通过重构底层协议与代码,寻求在高度控制社会中的解放可能。

本届工作坊特别设立“青年科幻研究表彰计划”,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来自多所高校的博士生与硕士生将发表多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展现中国科幻研究的年轻力量与理论活力。参会者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近50所院校和学术出版单位,体现出“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已发展成为全国科幻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品牌。(王子彦)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