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投入多、风险高,有几个老板愿意接手?”“闲置资产遗留问题多,没人敢来!”10月10日一早,站在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的一家水泥预制品厂门口,李茂培对着记者“抱怨”开了。
李茂培身后,是他接手已闲置20多年的红江镇老绸厂,厂房改造后专门生产水泥预制品。车间内的机器轰鸣、厂房外货车往来,声音盖过了李茂培的“抱怨”。
边诉苦边生产,显然,李茂培做的不是一桩“赔本买卖”。这位有着多年行业从业经验的建筑老板“嘿嘿”一笑,“闲置厂房的历史遗留问题确实多,一旦解决了,肯定是省成本、见效快。”
如何解决?还得从闲置20多年的老绸厂说起。
“烫手”厂房谁来接手?
从茂遂高速回马出口出发,仅需要十多分钟车程,红江镇便到了。丝厂、绸厂、纸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大厂区让红江镇成为工业重镇。“高峰时期镇上聚集了两三万外地人口。”“蓬溪年轻人都愿意往红江走!”回忆往昔,红江镇人的话匣子关不住。
20多年过去,老厂也因为经营、市场等问题没落。厂房被出售后,闲置至今。统计显示,蓬溪县共有13座闲置学校、15座闲置粮站,此外还有100多亩的闲置工业地块。
2023年初,红江镇着手给闲置厂房招商。正在寻找新厂区地块的李茂培也听到了消息。
“老厂改造投资成本低、投产快,但一般都有遗留问题,怕是烫手!接不接?”李茂培心里七上八下。
他决定先去踩踩地皮。意料之中的问题立马摆在眼前——老厂区里,50多户附近村民开荒种了菜。一个给红江镇供应天然气的燃气站,开口就喊出了50多万元的搬迁费。
听说有企业感兴趣,红江镇政府主动找到李茂培。镇长尹超说,红江镇建立镇级“项目秘书”制度,为镇域内闲置资源盘活类项目组织了一支“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党员干部”三级服务队伍。
“我们的任务就是一对一锁定项目,梳理企业‘需求清单’,对应分解‘责任清单’,明确责任时限和责任人员。”作为一名“项目秘书”,红江镇宣统委员刘正华说。
在这之前,李茂培原有的水泥预制品厂与红江镇仅一江之隔。有政府出面解决问题,再加上地头熟悉、交通方便,李茂培决定试一试。
如何合理赔偿在老绸厂种地的村民?燃气站搬迁费用怎样协商?红江镇政府多次召集业主、企业、村民进行多方座谈,同步为燃气站寻找合适新址,把搬迁费用协商到原来的一半。仅用了3个月时间,各类遗留问题大部分解决,李茂培正式接手老绸厂,并于去年3月启用。
投产后,李茂培粗算了一笔账。前期赔付费,再加上土地购置、新厂改造总共投资3000多万元。如果新建一个同等规模的厂房,要多出2000多万元的投资。“预计5年收回成本,成本回收周期已经非常可观!”
闲置资源探索“多点开花”
不只是红江镇。通过建筑功能转换、城市更新、烂尾项目再生、特许经营权利用等各种举措,蓬溪县各个闲置资产正在重新“活”起来。
在蓬溪县新会镇里坝村,村里利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将闲置村小改造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过去我们和一个社区挤在不足百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开个会人挨人,群众办事都分不清哪是村、哪是社区。”里坝村党支部书记陈伟说,现在4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包含办事窗口、图书室、活动室、卫生室。
在蓬溪县城区,和老城区一街之隔并连接了新城区的老酒厂被改造成了商业街区。“酒厂的仓库、车间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并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还新建了10栋建筑。我们计划给蓬溪县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消费场景,目前已经完成70%的招商,明年元旦节正式开街。”街区规划顾问江舟说。
闲置资源大多时间跨度长,产权归属复杂、法律关系盘根错节,处置难度大、需求资金多。过程中既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又要招引新项目。近年来,各地对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进行了探索:发挥主管部门、企业、产权主体、金融机构等主体作用,建立多方利益联结体。同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用好用活金融机构处理不良资产、各类补助资金等政策。更关键的,则是针对不同类型闲置资产分类施策,如协商收回、破产清算、资产回购等,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规划。
如今,有了信心的李茂培准备跨行发展。红江镇地处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区,他计划把镇上的老绸厂一并接手,打造成净菜加工车间。“我还看中了老绸厂的几栋保存较好的老厂房,可以打造成特色建筑。有了老绸厂改造经验,工业旅游也可以尝试一下嘛!”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