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行晓艺
川南是全国小龙虾上市最早的产区。每年5月小龙虾上市后至10月下一季虾苗投放,闲置的稻田如何利用起来?答案是继续养殖其他虾类。
10月13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长宁县‘稻+小龙虾+其他虾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实验获得成功。科研人员在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7亩小龙虾收获的水域内,成功实现亩产32斤罗氏沼虾,增收一千元以上。
罗氏沼虾又称为马来大虾,有咸淡水虾王之称,是四川近年来海鲜淡养的主推品种,极具经济价值。
初步统计,以泸州、宜宾、内江和自贡四市为主的川南早虾产区已达44万亩,但每年早虾收获后,相关养殖田块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实验充分利用每年5月至10月川南早虾收获后的空窗期,引入生长期较短的罗氏沼虾在闲置稻田养殖,实现早春小龙虾、其他优质虾、生态稻米“一田三收”,极具推广前景。
目前,为熟化和推广“稻+小龙虾+其他虾类轮作”模式,省农科院在提炼、制定技术标准的同时,在川南等地开展了多轮稻虾养殖规范用药技术培训会,力争早日在温度、光照和水源条件较为适宜的川南等地推广有关模式。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