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11月竣工!这个产业园“筑巢引凤” ,加快驶入万亿赛道丨万千气象看四川·抓项目促投资

发布时间:2025-10-16 17:14:29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任紫鑫  吴枫

10月15日,记者随“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团走进绵阳市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现场,只见一派忙碌的建设场景:一栋栋崭新厂房拔地而起,建筑内外的装饰装修正逐步完成,园区内道路景观绿化也在加紧完善。

“我们正在全力冲刺,确保11月A区6栋厂房通过竣工验收。企业最快当月就能实现‘丝滑’入驻。”绵阳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东旭指着眼前的厂房介绍。他特别提到一个细节:园区采用的循环水系统,能帮企业将用水成本降低30%以上,“我们不仅要建厂房,更要建有竞争力的厂房。”

据了解,这个规划占地约798亩、总投资49亿元的项目,是绵阳布局航空与燃机产业的关键落子。它集无人机研发中心、低空飞行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研制中心、中小型分布式燃气轮机研发中心等功能于一体,是绵阳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产业高地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产业园A区已累计完成投资约9.6亿元。随着四季度“冲刺”模式开启,园区正加速推进一期A至F六个区块的滚动开发:11月A区厂房竣工后,B区将立即接过“接力棒”,启动供地,开启新一轮建设“加速度”。

厂区快马加鞭建设的背后,是产业吸引力的“强势助推”。当天,记者参观的高14.6米、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宏伟厂房,即将迎来中国首家民营太空飞船公司“紫微科技”入驻,这也是该企业在西南地区落下的“第一子”。

目前,园区已汇聚了北京航天三发、四川文隆、航天瑞莱等13家企业。刘东旭告诉记者,后续C区、D区的建设将升级为“定制模式”,根据每家入驻企业的具体需求,“一对一”设计厂房及配套设施,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绵阳建设园区,吸引力何在?

产业的崛起,首先源于广阔的市场前景。航空航天产业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产业环节之间关联性强。上游包括高端金属材料、动力控制系统、发动机零部件等,中游包括设计研发、试验制造、总装等,下游包括维修、销售代理、航空交易、燃机回收等。随着我国低空空域开放和国产化替代,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2025年,航空与燃机产业全球市场规模达68150亿元,仅四川就有3000亿元的市场。

除了市场召唤,对于绵阳来说,产业根基也相对深厚。这里聚集了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队”科研力量,坐拥我国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同时,地方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拥有近10万人的专业人才矩阵。从中电科九所磁性材料,到九州低空空管与反无人机系统,再到长虹电源智能高压锂电系统,产业链各环节均有龙头企业或者机构布局,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

据绵阳市发展改革委透露,园区正聚焦“研发测试、高端合金材料、关键零部件、飞行器制造、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制造”等领域发力,力争2025年入驻企业达到25家,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而到2027年,这个数字预计将突破80亿元,吸引超百家上游企业。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