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刘佳
成都首次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标准技术领域的海外服务站点;2025年全市有7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公示;成渝联合发布了“双碳”标准数字化公共服务专题数据库,成为“全国之最”……这是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25年成都市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暨标准赋能‘立园满园’主题分享会”上获悉的。
企业走出国门,需要了解和符合当地的准入政策和认证标准,才能推动相关产品顺利进入目标市场。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浩告诉四川在线记者,标准技术海外服务站,就像是“标准海外4S店”,为海外“成都制造”提供市场准入咨询、检验检测对接等相关服务,让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像是在“家门口”的服务支撑。不仅如此,服务站还能搭建起标准对接桥梁,共同探索推进双方在标准互认、人才培养、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成都与海外市场技术规则互认,破解跨境运输、产品准入等标准壁垒。“我们首批标准技术海外服务站建立在冈比亚和利比里亚。目前,和我们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50多个,”黄浩表示,下一步会根据成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陆续推出更多的海外服务站点,重点围绕质量与标准化,通过加强常态化沟通、开展联合培训、路演及技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化在共同关注领域的务实协作,促进机构间的有效对接与项目落地,助力“蓉品出海”提速。
活动现场,成渝联合发布了“双碳”标准数字化公共服务专题数据库。据悉,该数据库立足成渝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是目前国内碳达峰碳中和专业领域题录数据最全、最系统的数据库。截至目前,该专题数据库已收录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题录信息26000余项、标准文本4000余项,完成1500余项标准文本的深度解析,“双碳”云课程3个系列30余个课程视频。
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环保安全等领域各个方面。据了解,目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各类标准2万多项,还有大量的标准正在制修订过程中。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业务中心主任任雁告诉四川在线记者,对相关标准从应用场景、标准属性等维度建立数据库,构建立体化、可视化、数字化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可高效便捷向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公众等提供信息、咨询、科普等标准信息公共服务,有效破解标准分散、应用不便难题,为企业低碳节能技术改造、降低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本、促进产业间协同减排、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提供标准信息支撑。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成都市标准化委员会、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承办。活动现场,还为成都高新区首批5名标准化专家顾问颁发了聘书,为全成都28家企业、48个项目颁发了2025年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专项奖励资金。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