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引大济岷将如何影响雅安?

发布时间:2025-11-07 21:35:41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川观新闻雅安观察 黄刚

近日,四川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引水工程——“引大济岷”正式通过可研批复,也标志着该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引大济岷旨在破解四川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难题,建成后将惠及3400万人口,供水范围覆盖成都、雅安等8市43个县(市、区)。

引大济岷,即引大渡河之水入成都平原。雅安作为该工程的重要参与地和受益地,将受到深远影响。

以“倒虹吸”方式

工程将穿越芦山县境内玉溪河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芦山县的玉溪河引水枢纽。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副主任何凤萍指了指远方的铁塔说:“在距离引水枢纽上游约800米的位置,就是引大济岷工程‘穿越’玉溪河的地方。”

从芦山县玉溪河引水枢纽望去,碧水蜿蜒穿行于青山之间,色彩鲜艳的翠鸟在水边鸣叫。不禁引人思考,这本来就有如此充沛的河水了,为什么还要修工程?

何凤萍说,在枯水期,这里可不是这般模样,甚至有时还能见到河床。玉溪河灌区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来水量仅占全年的17.9%,且上游缺乏调蓄工程,农业和生活用水矛盾突出。

既然如此,又怎样翻山越岭后“穿河而过”?

答案是,引大济岷工程将在此以“倒虹吸”方式穿越玉溪河,成为河床下的“第二水源”。

引大济岷工程要实现给玉溪河补水,就需要在玉溪河引水枢纽上游约800米处设分水口。通过河床下一条“U型”封闭隧道,利用水压差实现跨流域输水,这被称为“倒虹吸”方式(南水北调工程中有节点也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河下有河、各走各路”的方式,每年可为玉溪河灌区补充约7800万立方米水量,使枯水期供水保障率提升50%以上,彻底解决缺水难题。更形象地说,这相当于把55个标准西湖(按小型湖泊140万立方米估算)的水,一年内源源不断输送到缺水区域。

柑橘、冷水鱼、茶产业将受益

彻底解决芦山、名山等地缺水问题

引大济岷沿途经过7条区域性断裂带及多个大型断层,需破解48项相关技术难题。比如在川西险峰二郎山,引水隧洞需贯穿山体,其中最大埋深2040米,高度相当于6座天府熊猫塔,为已知国内水利工程第二大深埋。

尽管施工难度大,也有沿线民众的期待。“来水即用、丰水难蓄、缺水难补。”名山区中峰镇秦场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陈勇江说,当地种了柑橘和猕猴桃,但枯水期缺水,丰水期水白流,旱季又不够用。

工程建成后,灌区将实现全时段稳定供水。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副主任何凤萍介绍,这不仅可保障125.64万亩耕地的粮食生产,还将为雅安名山茶产业、芦山冷水鱼养殖、灌区特色水果种植提供更可靠的水源支撑,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引大济岷送来的“增量水”,灌区的调节能力也能增强,生产、生活、生态、农业用水都得到全面保障。

“有了稳定水源,农业规模可以扩大,乡村旅游和水旅融合也能发展起来。”陈勇江充满期待。

引大济岷,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条润泽川西的“发展之河”。对雅安而言,它既是水源的补给线,也是乡村振兴和产业提质的助推器。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