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薛维睿 文/图
“目前企业发展顺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暂时没有什么问题要反映。”11月7日,成都市举行的“进解优促”面对面生物医药产业链专场活动上,来参会的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微芯”)副总经理孙良堃在面对媒体记者提问时,这样答道。
接着往下聊才发现,没问题的背后,是许多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成都微芯是一家创新药企业,在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布局了多个具有差异化优势和全球竞争力的研发项目。2021年,公司研发的2型糖尿病原创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作为全球首个PPAR全激动剂获批上市,目前成都微芯有4款新药在临床开发阶段。
“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研发能不能成功是一个关键,还有一个关键是,研发的药物能不能顺利进入医院。”孙良堃说,过去,创新药“进院慢”是所有创新药企业的一块“心病”。
针对企业“心病”,成都开出“良方”。去年11月,成都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优化药品进院流程工作指引》,明确提出,对已挂网1类化学药、中药及生物制品,医疗机构需在药品挂网1周内召开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学会工作会议,启动进院流程。2类改良型新药或者生物制品,在药品挂网1月内召开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学会集体讨论决议,缩短进院周期。
“我们的西格列他钠获批上市以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进入了一些医院,《优化药品进院流程工作指引》出台后,我们的药品在蓉入院范围进一步扩大,患者可及度明显提高。”孙良堃说。
受益的不只是成都微芯。成都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已帮助22个创新药成功入院。
孙良堃说,在成都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公司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今年,我们母公司在彭州开工建设彭州微芯原创新药制造基地,这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成都的生产能力。”
当天的活动中,没有问题反映的孙良堃还是拿起了话筒。他提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希望成都能够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增加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项目申报名录。”
成都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回应,“十五五”期间,围绕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成都市科技局将持续支持在蓉科技型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申报、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市确定的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为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发展,今年9月以来,成都已召开5场聚焦产业链的“进解优促”面对面专场活动。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