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蒋京洲
四川广播电视台报送的《全国首次!现场拍到两只放归大熊猫“谈恋爱”》获第35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类),这个关于野化放归大熊猫求偶的独家报道,选题从何而来?采访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困难和趣事?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先俊逸分享了“幕后故事”。
“这个选题其实来自一次日常拍摄中的‘意外收获’。”2024年5月,先俊逸团队前往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保护区巡护员与实验室。
“这个点位在整个拍摄项目中的特点并不是特别突出,前几次的效果也中规中矩。”先俊逸说。但是在对巡护员的采访中,一个足以引爆关注的新闻选题却悄然浮出水面。
“巡护员告诉我们,他会学大熊猫叫。一次巡护无聊时,他学大熊猫叫,意外在山中得到了回应。后来巡护员拿着长焦相机靠近,发现两只大熊猫正在求偶并拍下了影像。”先俊逸说,从未见过野生大熊猫的团队既惊喜又敏锐,当即决定调整报道方向。
从巡护员手中获得了一手视频和图片资料后,就进入了漫长的等待。不仅要等待粪便样本分析结果,还要印证大熊猫行踪——必须确定正在求偶的两只大熊猫是此前野化放归的大熊猫,而不是野生大熊猫。
这一等就是4个月。“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打电话,有时都觉得自己有点烦,但就是不想放弃。”先俊逸说,高频沟通让他们成为首个拿到检测结果的媒体——确认两只大熊猫是放归10余年的“淘淘”和“华妍”,这是全国首次拍到野化放归大熊猫求偶。
这表明大熊猫野化放归取得了新进展:“淘淘”和“华妍”已融入当地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是大熊猫野化放归促进孤立小种群复壮这一探索取得的新的阶段性成效。
从这个“聊”出来的中国新闻奖,先俊逸感受到与采访对象相处的重要性。“不能只把他们当采访对象,要当成朋友,他们才愿意分享更多故事。”
此外,选题无大小。“再不起眼的点位,只要认真对待,总有发光的可能。”先俊逸表示,在漫长的4个月等待中,他也有过怀疑和迷惘——“有可能结果不是野化放归的大熊猫。”但是,正是他们的持续追踪,才让这个从最初只是为直播拍摄素材的“小选题”,变成证明野化放归成效的重磅新闻。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