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刘珩
11月7日下午4点多,成都金堂淮州机场上空,一架直升机轰鸣悬停,抛出两根绳索,两名救援队员抓绳、倒挂、下滑、落地,动作干净利落,不到5分钟,成功将受伤人员转运登机。
这是成都市航空消防救援大队队员们开展直升机索降和绞车训练的一幕。全国消防日到来前,记者走进成都市航空消防救援大队,探访这支全省消防的“尖刀”队伍。
四川地形复杂、灾害多发,尤其在道路中断的重大灾害中,如何快速进入灾区、实施侦察、恢复通信成为救援关键。成都市航空消防救援大队指挥员刘域表示,“航空救援力量具有快速、灵活、不受地形限制的优势,是现代化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自2024年成立以来,大队承担了火场侦察营救、特种灾害救援、协助森林灭火、紧急医疗救助、特殊勤务飞行五大核心任务。”刘域介绍,目前大队有18名专业救援人员和10名机组人员,全天候处于执勤待命状态,确保接到指令后10分钟内即可起飞。
在大队内的训练架上,记者体验了高空救援的基本技能“索降”,从20米的空中滑下来,用了大概3分钟,而专业消防员仅需5秒。作为“救援尖兵”,大队的专业救援队员们已掌握高空绳索、山岳救援、水域潜水、医疗救护和无人机驾驶等多项技能。
此外,大队还配有两架不同型号的直升机,其中贝尔429直升机配有除颤仪、呼吸机、担架,可用作医疗转运机;H-125直升机机动性能优越,能在高原区域实现起降救援。
成立以来,成都市航空消防救援大队已参与省市级演练31次,累计飞行614架次,在节假日期间持续开展景区、公路、林区及地质灾害高发区巡查。在今年“8·7”简阳平泉镇大桥水域救援中,18分钟便飞抵现场开展侦查救援,成功救出被困者。
“我们不定期邀请全球各地的专家、救援骨干开展技术交流。”大队负责人胡杨表示,队员们将持续学习国际先进装备与技术,不断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守护城市平安。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