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巧借水流之力,雅安4位赛艇队少年教科书式“智救”冬泳老人

发布时间:2025-11-10 20:33:46

胡月 赵宇航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川观新闻雅安观察 黄刚

“生命只有一次,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近日,一则“雅安4位少年救起冬泳老人”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视频中获救老人为孩子们送上锦旗并连声致谢。

网友纷纷点赞4位小英雄的义举,也评论他们的营救过程“有勇有谋”。11月10日,四川在线记者采访到相关当事人。

三闯漩涡,训练时救起75岁失温老人

17岁的李怡哲是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初三学生。他回忆,11月4日16时左右,他和校友沈谦、赵峙贵、张玉瑶,作为雅安市赛艇队队员,正在青衣江上训练备赛。

当天室外温度不到15℃,江面上寒风瑟瑟,还下着小雨。忽然,他们听到了远处传来呼救声:“这有个老人!”“快来!快来!”

顺着声音,他们来到江中,发现有位老人半截身子泡在水里,抱着一根钢管。在他身下,是暗流涌动的江水。形似漩涡的水流产生了吸力,使得老人无法脱身。“感觉他当时已经有些失温了,再不去帮他可能有生命危险!”李怡哲回忆,他和队友没有丝毫犹豫,非常默契地开始营救。

由于老人所在的区域水流复杂,空间狭小。他们先是冷静地朝老人抛去救生圈。可惜的是,水流不仅将救生圈卷走,老人此时也失去了抓住救生圈的力气。灵机一动,他们尝试将赛艇倒插进旋涡中进行救援。

“‘倒插’符合我们的训练习惯,同时也能保持有足够动力冲过漩涡,抵达老人被困地。”李怡哲解释,平时训练他们也常遇到漩涡和暗流,此时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发力,就能划过摆脱影响。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水流回推的力量比他们想象中要大,他们冲击了两次都被推开。由于训练进行到一半,才开始救人,大家已经消耗了部分体力,队友们有些力竭。

听着岸边的呼救声和加油声,大家没有放弃,咬紧牙关开始调整状态。船头的赵峙贵负责方向,船尾的沈谦掌舵,船中“动力”位的李怡哲、张玉瑶使出了更大力气。

吸取了前两次教训,这次赛艇向上划。这看似是绕了一个“大圈”,实则是顺着漩涡的方向,调整了进入水流的角度,再借助水流自然的力量和方向持续发力!终于,赛艇来到了老人的跟前——老人迫不及待地抱住船头的塑料柱。

为避免老人在靠岸的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四位少年细心地放慢了划船速度,缓缓地把船送至岸边,老人得以获救。

七旬老人辗转多处找“小恩人”

获救醒来后,老人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诉73岁的弟弟宋良智,希望他一定要找到这几位不善言辞的孩子。

宋良智说,老雅安人都熟知,青衣江上总有一群皮划艇队的娃娃进行训练。于是他赶往训练学校,发现已经放学,大门紧闭。一时间没了头绪。他想起哥哥恳切的请求,也没有放弃,想着一定要找到这几位“救命恩人”,当面说声感谢。

于是,他朝周围商铺四处打听,有人建议他去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问问,那里参加培训的学生多。于是,他在校方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小恩人”。

3天后,他带着哥哥,当面为每位孩子准备了一封感谢信,还送上了锦旗,希望他们能把这份感谢和赞扬,带给家人和朋友。

感谢信上写了救人过程:“当时我在冰冷的水中已经浸泡十多分钟,那一刻的惊恐与无助,成为我此生最黑暗的记忆……是他们的全力营救,最终把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老人说,四位同学与老人素昧平生,却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青春的力量挽救了他的生命。这份起死回生的恩情,我和家人将永远铭记。更让他感动的是,事后他们不愿留下姓名,默默离开了现场。

采访当天,四川选手邓志玮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赛艇男子单人双桨决赛中拿到金牌。见到闪闪发光的前辈,孩子们有自己的“小目标”:希望在明年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新闻多一点:

专家提醒冬泳者:枯水期乱流也很危险

雅安水文中心专家根据视频推测分析,本次老人游泳的所在地,是在青衣江和周公河水流的交汇处,小地名为“干壕子”。老人遭遇的“漩涡”,大概率是水中的“紊流”,俗称“乱流”。

这种水流牵引力强,主要是不规则的河床、石阶等复杂的水下地貌导致,看似湖面平静,实则暗中水流搅动,对游泳者迷惑性较大。

此外,这种水流也会出现在水流交汇处,比如青衣江和周公河,因水量大小和水位高低不同,容易形成。当然,还有极小概率是河床特殊泥沙结构等形成暗河造成。

专家表示:“无论怎样,不少人以为冬季枯水期游泳就会比汛期安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复杂的水下地形容易形成乱流,一年四季都会存在风险,这也是我们并不提倡下河游泳的原因。”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