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文
据高盛报告数据,2024年中国城市宠物数量已突破1.24亿只。随着宠物“家庭成员化”趋势日益显著,医疗与手术费用不断攀升,“看病贵”成为越来越多宠物主人面临的现实压力,客观上刺激了宠物保险需求。
宠物险在我国通常属于财产险分支,常见类型有疾病保险、意外保险、综合保险、寿险、旅行保险等,被投保对象主要是猫狗。有网友在网上吐槽宠物险:理赔难、不续保、保费涨等。对此,四川在线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11月11日,记者在成都多家宠物医院走访发现,随着宠物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花小钱、买放心”的保险理念正被越来越多养宠人士接受。在臻爱、瑞鹏等连锁宠物医院内,“医保定点医院”“与保险平台合作”等标识被摆放在前台显眼位置,显示出保险业务与宠物医疗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宠物保险关注度明显提升,目前我院就诊宠物中约70%已配置相关保险。”瑞鹏宠物医院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特别是以蚂蚁保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保险,给予了宠物保险较大的推广和普及。这一说法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得到印证,多位正在候诊的宠物的主人均表示已为爱宠购买保险。
一名柴犬百灵的主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年前其爱犬拉肚子就医,治疗费用超千元。病愈后她立即为其投保,年缴保费约400元,“相比动辄上千的治疗费,这份投入很值得。”
在贝森、悠爱等宠物诊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宠物主人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反而可以“花小钱、买放心”,“猫狗治疗费用并不低,进医院检查、治疗、用药,少则两三百元,多则上千。猫瘟、犬瘟等大病花费更是无上限。宠物医保可以给予一定补充。”工作人员建议,投保时应关注定点医院范围,“通常定点医院理赔比例达70%,非定点仅40%,差异显著。”
市场供给端同样活跃。记者在蚂蚁、京东、抖音等平台检索发现,在售宠物医疗保险产品超百款,月缴保费从30多元至百元不等,部分产品还附加体检、驱虫等增值服务。
抖音平台覆盖频次较高的众安保险的“宠医保”,显示全国定点医院达15000多家。为何会有大量宠物医院愿意与保险公司合作呢?连锁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直言,合作后平台会给医院推流,引导宠物主到此就医。
行业前景方面,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宠物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我国宠物保险保费规模将突破120亿元,渗透率有望从目前的1%提升至3%,覆盖宠物超3000万只。
尽管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宠物保险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前述研究报告同时称,目前,该市场已形成“头部集中、区域分化”的格局,平安宠物险、众安宠物险、支付宝“宠物医保”等平台占据65%份额,一线城市渗透率更是达到15%,而三、四线城市不足3%。然而,繁荣背后,“投保易、理赔难”正成为众多养宠人的共同困扰。
记者调查发现,保险产品透明度低是首要症结。多数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播间等渠道投保,却对复杂条款知之甚少。“细节太多,根本不愿细看。”养宠人万青(化名)表示,“直到宠物生病后无法理赔,才意识到问题。”此外,销售话术误导、广告诱导消费等问题也屡被提及。
理赔环节更是纠纷重灾区。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宠物、保险”相关投诉量达1890余条,众安、国泰、大地等保险公司均榜上有名。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亦有大量用户吐槽报销流程繁琐、审核严格、理赔遭拒。
记者梳理发现,不同保险公司对理赔材料要求不一,部分产品需同步提供病历、检查报告、费用清单、治疗过程照片、缴费凭证及发票等整套证明,且需符合标准治疗流程。更有保险公司在审核中追溯宠物既往病史,并对部分疾病设置“单次理赔”上限。
宠物主曹先生透露,其宠物狗三次就诊均因疾病类型不同获赔,但若系同种疾病,多次治疗仅能报销一次。
与此同时,定点医院名单变动未告知、理赔后续保遭拒或保费大幅上调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信任。而宠物医疗行业本身存在的过度检查、流程不规范等现象,亦为保险理赔平添变数。
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多家保险公司采访均遭到拒绝。随后,记者以顾客身份对话其中一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解释称,不予理赔主要源于宠物先天性疾病、用药不在赔付范围,或者投保人未清晰理解条款等,同时承认理赔手续复杂、周期较长,导致投诉。
对于这些问题,在四川省宠物协会秘书长张勇兵看来,当前宠物保险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初期”,问题显露亦属正常。他同时也看到宠物保险发展前景,认为互联网平台的介入正推动传统险企在竞争与纠纷中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他为此建议,保险公司应着力扩大投保范围、降低理赔门槛、提升服务效率,并开发更符合年轻群体消费理念的产品。“保险应兼具一定公益性。”他强调,“切勿以传统保险思维限制宠物险发展。”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