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拥抱AI,户外纺织服装名城从制造走向创造

发布时间:2025-11-13 19:14:38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川观新闻达州观察 徐洋

剑指百亿产业,中国户外纺织服装名城又有新动作。

这一次,行动聚焦创意设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11月11日-12日,首届中国(渠县)户外纺织服装AI创意设计大赛决赛、AI创新发展大会,相继举行。

AI,无疑是两场活动的关键词。光影交织下的T台走秀AI创意作品展示、业内专家演讲讨论口中的AI全链条应用,激发产业发展新的想象空间。

拥抱AI,或预示着,渠县这座中国户外纺织服装名城,就此踏上从制造走向创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户外服装尤其需要AI设计

决赛舞台上,亮眼的撞色拼接、大胆的解构设计、时髦的国风融合……模特盛装逐一亮相。这些AI设计作品,在T台秀主持人口中评价为“兼具艺术性、商业性与实用性的优秀作品”。

赛事主办方介绍,大赛于9月启动,反响热烈,吸引了来自全国范围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师工作室及个人创作者参与。入围决赛的25组作品,是评委专家组从超2000份征集作品中遴选出来的。

为何要以AI设计为主题?

这是业内趋势。

赛事评委、FILA东欧首席设计主理人化高峰说,AI作为创意设计的辅助工具,正在服装行业逐步兴起,其作用不仅是设计效率大幅提升,大幅减少实物打样的成本损耗,更重要的是赋能设计手法,启迪设计师发散思维,在设计过程中对面料、色彩、廓形、褶皱等赋予更大的想象空间。

他以本次大赛最佳工艺奖获奖作品《机能橙潮》举例。这是一组藏青色与橙色搭配设计作品,这两种颜色搭配原本难以驾驭,但AI辅助设计却使得作品极具观赏性。

记者以“纺织服装AI设计”为关键词检索发现,今年有首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时尚创新设计大赛、2025年上海市纺织服装行业职工“AI数字服装”设计大赛、山东省AI数实耦合服装时尚创意设计大赛等比赛,印证了AI设计正成为潮流的观点。

获得本次大赛金奖的作品《冰刃·华风智甲》,设计师余梅拥有超过15年的从业经验。这组作品采用传统的黑色、白色相间设计,构筑出山水画图景,融合户外、时尚两大主题。“AI让创意变为现实。”余梅说,作品在面料上也有创新,具有防水、透气、适应极寒环境等特点。

无论是参赛选手或评委,都坦言AI设计适用范围覆盖整个服装行业,而不只是“户外”这条赛道。区别在于,户外服装或许更需要AI设计,或者说AI设计施展拳脚的空间更广阔。

业内普遍认为,户外服装可细分为城市休闲运动、极地户外运动两大领域,前者如卫衣、T恤等,后者通常功能性更强,如速干衣、冲锋衣、骑行服、防晒衣等。

大会专家讲座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表示,户外服装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衍生出的需求,其功能性强、应用场景包容性强,对式样、美感、面料、时尚和个性化、便利性要求与日俱增。

换句话说,户外服装要求多样化、乃至定制化,这更需要智能化设计。

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也认为,户外纺织服装领域AI赋能效应尤为凸显,它能精准模拟户外环境,优化面料功能参数,基于人体工学设计出更符合运动姿态的版型等等。

AI能做很多事,顺理成章被不少业内人士寄予更高期待:预测流行趋势,从而以产品引导需求,企业先入为主占据市场。

渠县举办这场大赛,把握时代脉搏和产业发展方向的用意明显,寄望引入和培养一批顶尖的AI设计力量。这是当下行业的普遍诉求。渠县还有个性化诉求——赛事鼓励选手在创意中融入渠县汉阙、竹编等特色文化,让“中国户外纺织服装名城”这张名片及产品具有更高辨识度。

记者注意到,入围决赛的《渠黄驿·潮野织梦》《“渠”径通幽》《汉阙云潮》等作品,渠县元素浓厚,其中《汉阙云潮》融入了汉阙纹样。

文化赋能创意设计,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对渠县的建言与期待。他表示,要让非遗IP创造性转化为“渠县造”产品风格,进而实现产品向品牌进阶。

AI与全链条融合广阔天地

纺织服装,是渠县的“首位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渠县这几年一直在做。

去年,铭圳纺织落地投产,为渠县带来“第一米布”。如今,一家世界500强纺织企业即将落地,填补染整、水洗等环节。在“纺纱-织布-水洗-印染-创意设计-成衣制造-销售外贸”全产业链体系中,创意设计成为完备产业链的最后一块拼图。

观察人士认为,AI赋能做优创意设计,有望带来极具市场口碑的原创产品,把文化融入产品效果更佳。这将助力渠县户外服装从制造走向创造,完成从代工贴牌向自主品牌的跃升。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AI技术的运用绝不仅限于设计环节。在户外纺织服装AI创新发展大会上,行业主管部门代表、从业人员讨论的是产业与AI技术全链条融合。

那么,从哪些切口切入?针对性解决哪些痛点?

与会人士谈到最多的词汇是“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任兴洲说,纺织服装产业的产业链长、供应链紧密,要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研发纺织专用算法与智能设备,构建行业大模型,推动“大模型+数据分析”深度融合及业务资源协同,优化生产工序。

“产业链的韧性决定产业发展的后劲。”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化AI在趋势预测、智能裁剪、视觉质检等方面应用,推广5G工厂、智能工厂等新模式,最终形态是全流程数智化。

作为全国纺织产业大省,四川对全省纺织行业规上企业全覆盖实施“智改数转”,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升、综合能耗下降,在全国树起纺织服装智能化发展的“四川样板”。

陈大鹏从结果端表达期待:通过智能化生产,确保高性能面料与复杂工艺稳定实现。有参赛选手给出了她设计作品的原料需求,具有防水、透气、适应极寒环境、反光等特点。

距离百亿产业还有近一半路程,渠县为目标不遗余力。当地设立4000万元智能化改造专项资金,配套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目前产业整体智能化程度高达80%。

12日下午,与会人员走进园区、车间参观考察,四川贵康服装有限公司的5G智能仓储系统、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的自动化吊挂系统与AGV(自动导向车)搬运机器人协同作业等,让与会人员交头称赞。

虚拟导购、虚拟试衣......活动期间,AI技术变革未来服装产业的点点滴滴陆续被人提起,应用边界不断突围。一个个想象与期待,是纺织服装产业焕新升级的起点,也是渠县通往目标、开创产业新局面的支点。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