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11月13日上午,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后,遂宁射洪市天仙镇飞跃村迎来了难得的晴天。趁着天好,鲈鱼养殖户龚兴荣把氧气设备搬上三轮车,准备给鱼塘打氧。
“2倍多的价格差距,你能想?”说起今年的行情,龚兴荣直言“像坐了一趟过山车”。今年上半年,鲈鱼批发价一度涨到24元到25元一斤。眼下正值一年中鲈鱼的销售高峰,价格却低到了11元左右。
这趟“过山车”,龚兴荣并不是第一次体验。
四川是水产大省。近年来,相比于传统四大家鱼,鲈鱼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随着行情一路走高,各地搞起了养殖。梓江、涪江流经的射洪,也跟上了趟。去年,射洪鲈鱼产量达2164吨,居全省第三。
说起这条鱼,在射洪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工作的龙辉很清楚其中的门道。由于气温和鲈鱼生长习性,四川鲈鱼一般有两次集中捕捞期。头一年6月下苗,第二年6月捕捞。或者3月下苗,当年10月到11月捕捞。“在全省鲈鱼市场中,广东是四川最大的竞争对手。由于广东气温较高,鲈鱼可以周年上市。每年国庆节后,随着气温降低、长途运输成本相应减少的广东鲈鱼大量涌入四川,原本上半年还在高位的鲈鱼价格会一路走低。”
同样在飞跃村养了60亩鲈鱼的王晓平算过一笔细账。一条鲈鱼从鱼苗养殖到上市,平均成本在每条8—9元。“一条鲈鱼也就一斤左右。也就是说,每年下半年行情低迷时,鲈鱼的价格就已经十分逼近成本线了。”
这样的价格冲击,每年都在刺激养殖户神经。“要是每塘鲈鱼的价格都能卖到上半年的价格就好了。”有养殖户设想:把鱼苗都集中在头一年6月下苗,这样第二年6月就能卖个好价。
经验更加丰富的养殖户却否定了这个思路。“冬季气温降低,鲈鱼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损耗率很高。而且养殖周期拉长的话,成本也会提升。”射洪市香山镇苏家堰村鲈鱼规模化养殖企业四川川堰农业有限公司(简称川堰公司)负责人杨学说,“关键还要有自主掌握鲈鱼上市时间的技术。影响鲈鱼上市的核心在温度,控制温度就能掌握上市时间。”
解决的办法,最后锁定在工厂化养殖,朝着设施渔业的方向走。
在苏家堰村,去年川堰公司试验了160立方米的工厂化养殖。圆桶形养殖池中,循环水让整个养殖池保持在25摄氏度的恒定温度。“效果很好,完全可以做到全年出鱼。而且一立方水体的年产量可以达到50公斤,是池塘养殖的20倍以上。”杨学说。现在,川堰公司1.1万多立方米的工厂化养殖基地正在建设中。
在天仙镇,5家合作社组成的射洪市梓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在计划修建2.4万立方米的工厂化养殖基地。作为联合社负责人,杨红用一本成本账让社员达成了一致意见:2.4万立方米,每立方米年产量50公斤,一年产量1200吨。按照17.5元每斤的平均价格来算,每年就有4200万元左右的产值。杨红说,算上工厂建设各项投入,大约3年就能收回成本,值得干!
更多的变化正在村里发生。在联合社,杨红带领着社员们发展起了鲈鱼预制菜加工,准备把鲈鱼初加工产品卖到更远的市场。此外,鲈鱼工厂化鱼苗也在紧锣密鼓布局中。“以前大家伙都从广东买鱼苗,每3000尾鱼苗就要投4000元,自己育苗还能减少1500元。”
如今,工厂化养殖鲈鱼纳入射洪市的重点任务。不久前,射洪争取到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总投资2.66亿元。有了国家级项目支持,射洪立下更远的目标——打造“西部鲈鱼第一市”。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