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科研人员 成果转化干错了怎么办?四川明确15种免责情形丨关注成果转化尽职免责①

发布时间:2025-11-18 17:55:27

四川在线记者 高杲

11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机关党委书记赵敏介绍《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简称《工作指引》)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

为何要出台《工作指引》?

赵敏介绍,四川作为科教大省,高校院所集聚,科研力量雄厚,创新资源富集,具备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坚实基础。但实践中,“怕犯错、怕担责”的思想顾虑仍然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突出堵点,影响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为破解这一难题,四川学习借鉴山东、天津、陕西等省市的做法,同时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实需求,形成了《工作指引》。《工作指引》的出台,对于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于担当的良好创新生态,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指引》有哪些内容?

赵敏说,《工作指引》构建了总则统领、尽职定标、免责划界、认定保障的完整制度框架。

其中,总则统领明确了制定目的依据、“依法依规、勤勉尽责、容错纠错”的基本原则,界定了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适用主体范围,明确了省科技厅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为整个文件实施奠定基础。

尽职要求聚焦“怎么干才合规”,细化了成果转化单位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19类尽职事项。比如,要求领导人员组织市场化定价,管理人员落实资产单列管理,科研人员如实披露技术成熟度与潜在风险等,为各类主体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免责情形聚焦破解“干错了怎么办”,明确了15种免责情形和追责边界。在尽职前提下,因政策变化、市场波动、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转化不及预期,或已履行规范程序(如公示、第三方评估)仍出现争议的,可予以免责,切实区分“探索性失误”与“违规违纪行为”。

免责认定建立“内部认定+部门认定”的双轨程序。成果转化单位先开展内部认定,对存疑或有较大异议的,由省科技厅会同省级主管部门调查核实,确保认定工作客观公正、有据可依。

《工作指引》有哪些亮点?赵敏介绍,《工作指引》有4个特色亮点。

首先是构建协同政策体系,增强制度支撑力。我省已形成涵盖权益分配、流程优化、收益激励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工作指引》作为关键补充,与上位法及现有政策紧密衔接,构建了“激励+保障+容错”的完整政策链条,为成果赋权、资产单列等改革举措提供了安全垫,解决了“敢不敢转”的后顾之忧,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推动创新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

其次是聚焦核心创新主体,提升政策覆盖面。文件以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适用对象,这些单位是我省科技成果的主要供给方,其转化活跃度直接关系全省创新效能。同时鼓励中央在川科研力量参照执行,促进央地创新资源协同,推动全省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此外还精准破解转化堵点,打通转化大通道。通过“尽职要求—免责情形—认定程序”的闭环设计,为转化主体提供明确行为预期。19类尽职事项明确正确做事的标准,15类免责情形划定容错边界,“内部+部门”双轨认定程序保障公正容错,从制度层面根除“不敢转”的思想障碍。

最后激发主体内生动力,营造创新好生态。《工作指引》不仅是免责清单,更是活力催化剂,旗帜鲜明传递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信号,引导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从被动免责转向主动转化,推动各单位形成“实践-评估-改进”的良性循环,持续优化成果转化治理体系,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指导各类创新主体做好《工作指引》的贯彻落实,加强政策培训和解读,细化内部实施细则的研制,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