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高杲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对提升医疗水平、改善民生、引领和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次,《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将四川省属医疗卫生机构纳入适用范围,为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容错保障”。
11月18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新闻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江涛说,将从三个方面发力,推动医疗成果从“实验室” 走向 “临床应用”。
首先是持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环境。将学习贯彻《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结合实际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同时,强化省级层面科研策源和成果转化统筹,持续推进全省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建设,努力实现体系化实施重大科研攻关和系统化推进成果转化的格局。此外,还将推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已经依托四川省医学会挂牌省医学创新转化研究院,后续将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健全运行机制,引入职业经理人,为全省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赋能。
其次是培育研发转化一体化平台。今年10月,四川已经立项公布了7家研究型医院和6家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将推动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和新器械创新和应用,努力建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研究型医疗机构。下一步,还将支持建设医研企联合实验室,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促进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顺畅衔接。
最后是推动科技赋能基层医疗卫生。编制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培训适宜技术推广骨干,每年分批次遴选新技术推广应用。同时,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聚焦数字诊疗、疾病监测、慢病医防融合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领域,新建一批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推动一批新技术在医联体内试点应用。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