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11月17日下午,一场特别的城市解读——“行走‘金牛五半城’”纪录片发布暨分享会,在成都市金牛区东周社艺文美空间举行。这部历时近两年摄制的五集纪录片,在现场为观众打开了多个认识金牛的新窗口,也把许多鲜为人知的今昔金牛新亮点,呈现在人们面前。
“半城金牛满眼诗”,在主持人周东的介绍里,一个具有鲜明金牛特色的“半城”浮出水面。2024年初,金牛区提出打造“五个半城”,包括“铁半城”“建半城”“赛半城”“文半城”“星半城”,分别指向金牛基础深厚的轨道交通、建筑、赛演、文化、低空经济。通过现场观看、嘉宾对谈,观众了解到了许多过去少有听闻的金牛“未知”的一面。
在“文半城”里,人们知道了原来“巴蜀文化”4个字起源于金牛。1921年,白马街出土青铜器,考古学家卫聚贤根据这些文物,发表了题为“巴蜀文化”的文章,认为这些文物是古代巴蜀的遗物,这是第一次比较正式地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学术概念。
张大千旧居纪念馆主管李钇伶是对谈嘉宾,他带来了一段藏在金牛宾客里的“新闻”。原来,1947年—1949年,年近半百的张大千在金牛宾馆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产——位于当时人称“金牛坝”的一套旧居,占地约一亩、建筑300多平方米,安顿了一家老小,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二个高峰——创作了29幅画作,其中《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2022年拍出3.2亿港元的天价。2024年9月,重新修缮后的张大千故居面向社会开放,一年来接待了包括张大千后人的4万多名游客,并已形成了“张大千研学游线”。
“铁半城”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博士生袁宇航向观众介绍了学校已研究了20多年的磁悬浮技术进展。人们关心的成都北站改造的“0换乘”方式,也展现在大家眼前。
德国注册建筑师张恒于5年前回到成都,留在了家乡。对于“建半城”,她认为金牛的标志性建筑如天府人文艺术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露天音乐公园等融合了刚柔并济的美感,与市民的生活融为一体,非常有生命力。据了解,金牛率先启动“好房子”探索,已开始收到成效。
“赛半城”“星半城”,都是金牛的“新星”。18日,《行走金牛“五半城”》最后一集《星空耀未来》推出,“五半城”系列纪录片均已与观众见面。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