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李天锐 川观新闻凉山观察 李思行
“现在,节列俄阿木家日子越来越好,儿子热烈友聪考上四川文理学院,成了一名大学生。”三河村驻村工作队员苏鑫介绍的话音刚落,采访团成员连声叫好。
11月18日,“沿着总书记足迹看蜀乡新风”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在节列俄阿木家旧址等地探访,感受这个“云端上的小山村”的七年变迁。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的三河村和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在三河村,他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家人。在节列俄阿木家,他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总书记特别强调:“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告别旧址,采访团来到位于三河村新村的吉好也求家。他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部。吉好也求的女儿吉好有果今年上高中,曾在成都大运会上唱响《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她,向大家分享了她的学习生活情况。
“每次回到家,我就是一名义务讲解员,给来旅游、研学的团队做向导。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大学。”吉好有果说。
沿着小卖部走不到10分钟,来到位于三河村新村的村史馆,在“三河人的新生活”展陈板块,展示着部分村里孩子接受教育的照片。文字介绍显示,当前,三河村正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开办幼教点,附设学前班。全村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
在三河村探访,采访团有一个共识:三河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道路、住房、收入上,更体现在各年龄段的村民更加重视教育。这正是脱贫攻坚带给大凉山的深刻变化之一。
“重视教育如今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三岔河镇党委副书记董建华告诉记者。自2023年以来,三河村共有32人考上大学。今年共有10人参加高考,其中6人上本科线,还有1人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
采访结束时,采访团碰上正赶来的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他告诉记者,三河村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有病看医生、娃娃送幼教”早已成为村民共识。而洛古有格的一个身份,正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