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资讯

公园城市探路第七年,成都首先谈“创新”

发布时间:2025-11-20 15:19:48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蒋君芳

11月19日,在第五届公园城市论坛召开次日,成都又接踵举行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暨深化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会议。两场高规格大会接续开展,传递出城市战略再聚焦、建设再提速的强烈信号。

一谈再谈的逻辑并不复杂:公园城市是成都的机遇和辨识度。放眼全国战略版图,近年来由国家为单一城市“量身定制”发展战略的案例屈指可数。对成都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探路责任。

从公园城市理念提出,成都已经在这条路上探索了七年。外界普遍有一个观点,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内涵式提升新阶段。

对此,成都决策者也在会上指出三大挑战:产业支撑较弱、科产融合不够、市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

破局的关键,锁定在“创新创造”这个关键变量上。会议提出,要注重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深化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在蓉大学、大院、大所、龙头企业联系服务机制。聚力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构建完善“3+22+N”产业园区体系。

同时,成都将创新火力主要集中于城市更新、“立园满园”、“强县活区”这几大关键战场,旨在通过一批牵引性强的改革组合拳,破除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壁垒。

当然。“美丽宜居”也关乎公园城市最直接的“幸福品质”。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已超越传统的大规模绿地建设,进入一种更精细、更富巧思的“针灸式”营造。

在成都双桥子立交桥下,曾经杂乱无章的桥下灰色空间,经过一体化规划和集零为整,魔术般地变身为融合了篮球公园、茶馆、花卉市场的社区活力场。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焕新,更代表着一种城市治理范式的转变:从追求宏大的地标,到珍视并激活每一个市民身边的“微空间”。

“当前已不是在一张‘白纸’上搞建设,更侧重于在‘现状图’上抓更新。”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成都的下一步将更强调“空间重塑”,推动城市结构优化。例如,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与联动,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再如,积极探索“产业+更新”、“文商旅体+更新”等片区更新模式,持续改造盘活低效用地、存量闲置用房,创造更高品质空间。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