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在四川的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法律明白人”的身影。他们讲政策、调纠纷、送服务,渐渐成了群众身边的“法治贴心人”。11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司法厅副厅长王飙在答记者问时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深入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累计培养认定“法律明白人”21.7万名,完成平均每个村(社区)5名的“八五”目标。
这支不断壮大的基层法治力量,有效夯实了基层治理的根基。近年来,四川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96个,命名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批403个,并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2.9万余户,基层法治队伍累计调解矛盾纠纷超过85万件。
普法工作也在悄然“走实走心”。四川连续六年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联合40多家部门,年均举办普法活动4.2万余场。普法不再“一刀切”,而是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青少年在“七色光”联盟中感知法律温度,“银发族”有了专属普法课堂,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自媒体博主等新就业群体被纳入“普法网络”。
法治不仅在于“大声宣讲”,更在于“无声浸润”。四川挖掘红色法治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在全国率先发布20项红色法治文化遗存,整理编纂四川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名录。与此同时,一个个法治文化公园、长廊、基地在城乡落地生根——全省已创建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省级230个,打造法治文化公园、长廊等阵地6.6万余个。它们不只是景观,更是百姓茶余饭后触摸法治、理解法治的“身边课堂”。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