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今年,光伏行业协会对企业出货量进行额度限制,出货额度与年化满产产能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导致开工率不足——11月21日,在成都市“进解优促”先进能源产业链专场上,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抛出这一难题。
在产能过剩等背景下,光伏行业增速放缓。今年7月以来,国家层面释放出光伏“反内卷”的强烈信号,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我们建议政府适度扩大光伏产品应用场景,形成以市场带动产业良性循环的格局。”通威的建议,指向了“反内卷”的一条发展路径——通过拓展应用场景,消化优质产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已将通威纳入相关推广应用供需对接机会清单,助力企业拓展合作渠道。“我们将依据‘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持续做好对接服务与政策指导,定期围绕通威组织供需对接会。”
此前,成都已多次组织“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供需对接活动,成果显著:截至目前,成都市分布式光伏总装机突破120万千瓦,较2024年底猛增90万千瓦。这一增速,无疑为寒冬中的光伏行业注入一股暖流。
在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枭看来,光伏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走向“有序竞合”。“我们对这个行业还是充满信心的。”他在采访中表示,虽然当前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但光伏无疑仍是能源转型中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支柱之一。
他认为,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多晶硅环节已显现趋稳向好趋势,预计下游市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回暖。
更多企业加入“要场景”行列。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建议,在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中优先采用碲化镉发电玻璃,共建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打造可复制的“成都解决方案”,提升四川在绿色新赛道的话语权。
这背后展现了企业的现实考量,与其在传统组件的存量市场里“内卷”,不如以新技术、新产品开辟差异化场景,拓展高附加值赛道实现良性发展。碲化镉发电玻璃被称为“会发电的玻璃”,正是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关键产品。
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回应,成都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24个碲化镉发电玻璃项目落地,形成以“五粮液新经济中心”“高新区软件园C区”等为代表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下一步还将帮助企业拓展学校、医院、交通枢纽、市政设施等更多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在现场透露一个关键信号:近日已全新设立“场景应用推进处”,专门统筹全市相关领域场景培育与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实现规模化落地。
在参会嘉宾看来,当天活动不仅是简单地答疑解惑,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跳出内卷、构建产业新生态的探讨。通过搭建平台、拓展场景、抢占赛道,政企携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