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河洛姓氏

陈 姓

发布时间:2008-05-27 12:51:40

    陈姓在中华100大姓中居第五位,陈姓人口约54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4%。陈姓播迁至海外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人数亦多,如台湾就有“陈林半天下”的谚语,说明台湾岛上陈姓人口之多。陈氏是舜帝的后裔,历史上名人辈出,人才荟萃。特别是当代高科技人才尤为突出,陈姓被选为院士的达76人,占1948-1999年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总数的5%。由于陈姓历代名人多,宗族文化遗址亦多。


    一、寻根问祖

    陈姓先祖是黄帝孙子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瞽叟,瞽叟生舜。舜是颛顼的曾孙子。舜的34世孙名妫满。妫满是瑞顼的38世孙。周武王封妫满建陈国,谥为陈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

    陈姓的得姓具体情况如下:商朝末年,妫满的父亲名叫遏父(又称阏父)。他在周文王那里工作,特别精通制造陶器的技术,深得文王的称赞和赏识。文王就把女儿嫁给了遏父的儿子妫满。后来文王的儿子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时,封妹夫为妫满到陈地,建立陈国,国都在宛丘(今淮阳县城)。妫满又称陈胡公。所以又称他为胡公满。陈国传20世26代君王,建国588年,陈国被楚国灭后,陈胡公裔孙们逃亡外地,怀念祖国,有的以胡公号为姓氏,就姓胡,胡公满的第12世孙名叫完,字敬仲。因避陈国内乱逃奔到齐国,改姓田,名叫田完。田完的10世孙名叫田和,在齐国称了王,又传至田和的16世孙名叫田建,这时齐国被秦始皇所灭(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建有三个儿子,长子叫田昇,次子叫田桓,三子叫田轸。田轸作过楚国的宰相,封为颍川侯,他又搬回到了颍川安家。恢复了陈姓。田轸改为陈轸。陈轸是颍川这一支陈姓的始祖。当然先祖仍是颛顼,陈姓始祖仍是陈胡公。以上资料说明,陈姓得姓先祖祖根地在河南内黄县,内黄县有颛顼帝陵墓,陈姓始祖地在淮阳县,当地有陈胡公墓。郡望在颍川。从内黄到淮阳,再到长葛是一条系统的陈氏祭祖寻根旅游路线。

    二、迁徙繁衍

    陈国从建立至亡国期间,陈氏有三支避居外地,其一是陈哀公三十四年(前535),楚灵王派公子弃疾攻打陈国,陈的国君叫留逃,留逃奔到郑国,避居在今河南开封县南陈留镇。其二是陈泯公二十三年(前479),楚国灭陈国,泯公长子名陈衍避居于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兰考县境),陈衍有二子,长子叫陈琏、次子叫陈玙,都在齐国作官,与田敬仲的后代人联宗,因而户牖乡陈氏家谱世系亦传至陈寔。其三是楚灭陈后,陈泯公次子避祸于晋国,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侯相,就搬家到固始,陈孟琏的6世孙陈引奇作了大官,官至信都别驾,是清官有德政。引奇公无子,以颍川陈寔为嗣,陈寔裔孙陈皋,遂遣其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寿州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县),以承继固始陈氏基业。

    魏晋南北朝时

    陈姓皇帝首先是颍川陈的十七世,叫陈伯,随东晋南迁,居曲阿(今江苏丹阳县)新丰湖,他儿子名叫陈匡,官居晋西中郎将,其孙叫陈世达,官至长城令(长城县在今浙江湖州市),迁居长城县下若里。世达子名陈康,官至丞相掾。陈康子叫陈英,官至盱眙太守。陈英子叫陈公弼,官至尚书郎。公弼子名陈鼎,是武官为步兵校尉。陈鼎的儿子名叫陈高,官至散骑常侍。陈高儿子名陈泳,是怀安县令。陈泳子名陈猛,是安成太守。陈猛子名陈道巨,官至太常卿。道巨子名陈文赞,文赞有三子,长子名陈谈先,官至南朝梁东宫直阁将军,义兴昭烈公;次子陈霸先是皇帝,即南朝陈武帝;三子陈休先,官居侍中、骠骑将军、南徐州刺史、武康县侯(见《陈书·高祖本纪》)。南朝陈共传三代五位皇帝,历时33年。南朝陈世祖陈蒨有10个儿子,高宗陈顼有30个儿子,后主陈叔宝有11个儿子,除接续皇位者外,全部封王于各地。陈朝被灭失国后,宗室中人除部分被诛杀外,多数生存下来,成为各地颍川陈氏分支的开基始祖。

    隋唐时期

    陈姓继族南迁出了多位大学者。如翰林学士。隋灭唐兴,南朝的宜都王名叫陈叔明(陈后主的五弟)的五世孙名叫孙兼,为唐玄宗时的进士,官居秘书少监、翰林学士。陈兼的儿子陈京,唐德宗时中进士,官至给事中、集贤殿学士。陈京四世孙名叫陈环,是临海县令,为避难迁于福建泉州仙游县。陈环第五子名陈伯宣,隐居于江西省庐山。伯宣孙名叫陈旺,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迁居到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永清村(今德安县车轿乡义门陈村),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基祖。陈旺以孝治家,立家规,建书堂,使义门陈氏日渐昌盛,到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历时230年,前后陈家19代同居共炊,人3700多口人,300多处田庄,成为封建时代一个家庭最高理想的模式,被统治阶级封为忠义之家的光辉样板。但小农经济的各种矛盾不能使之长久,到1062年,便向皇帝递了一份请示分家的奏折。于是宋仁宗赵祯命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等,奉旨临门,协助分家外迁,按十二行分派,分为大小291庄,分迁于16个省、市的125个县、市中,其中江西28个县、市,湖北23个县、市,分迁到河南的7庄:其中陈延成迁光州固始县三台庄,陈高迁归德(今商丘市),陈柏迁祥符(今开封市),陈诏迁濮州(今濮阳市),陈明迁光州(今潢川县),陈良迁河南(今洛阳市),陈瑞琉迁永宁(今洛宁县)。

    原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士族南迁的大洪流中,太邱长陈寔后裔陈志皋,率其子陈达信迁居蔡州固始县。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朝廷派志皋后代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带3600名府兵入闽。仪凤二年(677),陈政阵亡,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9年浴血奋战,平定了叛乱,奏请设置漳郡,屯兵戌边,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办学校培养人才。为此陈元光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其子孙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的主要一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是这一支派中的著名一员。

    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名叫陈忠,在唐朝作官,封为鄂国公。陈忠子陈邕,中宗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受宰相李林甫的排挤,迁到福建同安,后转到漳洲南厢山。陈邕四个儿子,长子名叫夷则,次子名夷锡,三子名夷行,四子名夷实。夷行,字周道,客居颍川祖籍,由进士擢升为起居郎,又官至史馆修撰、侍读学士,唐开成二年(837)又晋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后因足疾罢为太子太保,检校司空兼河中节度使。五代十国的南唐时期,陈邕的裔孙陈洪进,才高又勇猛,多次立战功,南唐李后主命其为泉南等州的节度使。到宋朝,又授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进封南康郡王。洪进儿子名陈文福,官居泉州刺史,陈文灏为漳州刺史,其后代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宋金时期
    金兵南下,中原士族两次南迁,陈寔后裔陈魁,率众93人,移居福建宁化、上杭。其曾孙孟二郎、孟三郎,从福建迁广东之程乡(今梅州市),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

    明清两代
    闽粤陈姓有不少人渡海迁居台湾岛和东南亚各国,陈姓迁到越南曾称王,建大越陈朝。更为南洋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据台北县《清源陈氏家乘叙》载:入台始祖是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陈永华、陈泽。《武荣诗山霞宅陈氏族谱》也说:“我祖自颖川分派于河南光州固始,以抵入闽,至一郎公卜居武荣诗山霞宅。”仅此派陈姓,自清初至民国的300多年间,迁台人数即达2000余口。迁台陈姓多聚居于凤山、屏东、高雄、嘉义、台南以入台北、淡水、基隆、新竹、彰化等地,成为台湾人口最多、声名赫赫的首姓大族,至今流传着“陈林半天下”的谚语。今天的越南,古称交趾、安南,从汉代开始,就是中国封建王朝的藩属,陈姓和其他中国人,很早就有人迁入这个兄弟之邦。据史志和族谱记载:南朝梁时期,陈寔后裔陈文戒,曾任交趾德州刺使。到了宋代,福建陈氏纷纷迁入越南,有的还成为安南王朝的重臣,如阮高宗时的大臣陈宿,元帅陈馨,李惠宗时太尉、彰诚侯陈嗣庆,显诚王陈豹,左司郎中陈智宏,太师陈仲,驸马陈京(娶昭圣公主)。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陈京改名陈日照,建立了大越陈朝,共传8世13王,历时175年,写下了陈姓在越南最为显赫的篇章,至今陈姓仍为越南十姓之首。

 位于日本西南端的琉球群岛,曾为中山国,明代初年归附于明,成藩属。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与这个小国的来往,赠给琉球许多海船和水手,在这些船工水手中有不少福建的陈姓子弟,后来有些落户琉球,成为大夫、长史、通事、船长等。明清以后,闽粤沿海地区出海谋生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是陈姓子孙,有名可查的有福建永春县陈臣留,于乾隆十八年(1753)到马来西亚经商,后带领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德化丁溪《陈氏族谱》记载:族人在马来西亚,从事经营及农业生产,“聚族而居,遂成村落,迄今人口已达二百数十人,拓土已至数百万亩;财产有数十万,且有至百余万者。”此外,还有许多陈姓后裔,侨居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英、澳、美、法、加拿大等国。他们之中,有的已经在侨居国生活了数代和数十代,成了侨居国的华裔公民,有的还担任了侨居国的议长或部长,为侨居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姓迁往南洋诸岛,历经艰险,那时的交通远不像现在这样,坐巨轮航行于浩淼烟波之间,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他们乘坐的是小木船,遇到风和日丽天气,水波不兴,橹声奏响,倒还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如果遇到风狂浪恶天气,舟覆人亡,葬身海底,连尸骨也无处寻觅,就令人欲哭无泪了,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南安县《武荣诗山霞宅陈氏族谱》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时贵公,生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往番失船。”又载了一个叫陈遂掌的人:“生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卒乾隆三年戌午(1738)六月二十八午时,在番失船”。“番”自然是指南洋诸岛,所谓失船是指舟船被风浪颠覆,不得生还。那个叫陈贵的人,不知活了多少岁,那个叫遂掌的人,只活了29岁,便为出海而葬身鱼腹,可见出洋渡海谋生之艰辛。福建晋江县安海《陈氏族谱》载:“陈毓践,生崇祯癸酉(1633),卒康熙甲戌(1694),因船沉于七洲洋(南沙群岛海域)。”这又是一个被大海夺去生命的例子。

    为开发南洋而献出生命并葬于异域的陈姓人也不少。如福建晋江县安海《飞钱陈氏族谱》记载:“陈章灿……生万历癸巳年(1593),卒崇祯庚午年(1630),商于吕宋,葬其地。”吕宋即菲律宾的吕宋岛,陈某在那里经商,死后便埋葬在那里。晋江县《陈氏族谱》记载:“陈士勋,生崇祯癸未(1643),卒康熙丁卯(1687),商于咬刺吧(今属印度尼西亚)而卒,遂葬其地。”还有一个叫陈胤颍的人,“商于暹罗(今泰国)而卒”。出海谋生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海外陈姓也有发迹变泰者。德化丁溪《陈氏族谱》记述了族人在马来西亚经营农业,成为巨富的情况时说:“侨居之地,为英属谷株吧辖、文律等处。经过披荆斩棘之余,聚族而居,遂成村落。迄今人口已达二百数十人,拓土已至数百万亩。财产有数十万,且有至百万金者。”橡胶巨子陈嘉庚即是一个例子。这说明陈氏是开发南洋诸岛的功臣。如果没有大批漂洋过海的华侨到南洋开发,就没有南洋当今的繁荣兴旺和发展。

    三、历史名人
    1、历代帝王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前208)
    陈朝开国君主 陈霸先(503-559)
    元末大汉皇帝陈友谅(1320-1363)

    2、历代名臣名将
    汉朝初年名相陈平(?-前178)
    不避党祸的陈寔(104-187) 
    开漳圣王陈元光(657-711)
    北宋陈氏一门父子三宰相四令公:陈省华(939-1006),县令,三个孩子陈尧叟(961-1017)、陈尧佐(963-1044)、陈尧咨(970-1034)相继金榜题名,父子四人同朝居官,位高官显。
    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1857-1862)
    捻军首领陈大喜(1832-?)

    3、历史文化名人
    唐僧玄奘(600-664)
    初唐诗人陈子昂(661-702)
    明末画家陈洪缓(1598-1652)
    陈氏太极拳奠基人陈卜、创始人陈王廷(1600-1680)

    4、现代陈氏名人
爱国侨领陈嘉庚(1874-1961)
著名民主人士、中华全国工商联主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1876-1966)
辛亥革命重要领导人之一陈其美(1878-1916)及其两个侄子陈果夫(1892-1951)、陈立夫(1900-2001)
中共创始人陈独秀(1879-1942)及其二子、大子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延年(1899-1927),二子革命烈士陈乔年(1902-1928)
中共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陈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著名儒将陈毅(1910-1972)
国防部长、一代名将陈赓(1903-1961)
著名版画书法家陈天然(1926-  )

    四、陈姓院士名人录
陈姓名人中尤其是陈姓院士级人才突出。陈姓院士有76人,占1948至1999年两院院士总人数的5%。有与竺可桢著名专家齐名的数学物理学院士陈省身,有举世闻名的数学院士陈景润。还出了人文学院士陈垣、陈寅恪,是与冯友兰、郭沫若齐名的大师。还有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陈芳见、陈能宽两位陈姓功勋专家。现以学科分别记述陈姓院士名录如下。


数学、物理学部院士8人:         陈省身 陈 彪 陈佳洱 陈建生
                     陈景润 陈建功 陈希孺 陈难先
生物学部院士14人:            陈 桢 陈克恢 陈子元 陈中伟
                     陈华癸 陈宣瑜  陈 竺 陈宜张
                     陈慰峰 陈风桐  陈文贵 陈世骧
                     焕镛
人文学组院士2人:              陈 垣 陈寅恪
化学部院士10人:              陈庆方 陈荣悌  陈茹玉(女)
                     陈俊武  陈冠荣  陈家镛  陈敏恒
                     陈鉴远  陈耀祖   陈凯先  
地理部院士8人:                       陈 颙  陈永龄 陈庆宣 陈运泰
                                         陈述彭  陈国达  陈俊勇  陈梦熊
技术科学部院士10人:                    陈芳允  陈学俊  陈俊亮  陈能宽
                                         陈翰馥   陈宗基  陈新民  陈士椿
                                         陈显旦   陈  星
首届工程院士2人:                         陈力为   陈侦亮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士4人:                 陈先霖   陈秉陪  陈一坚  陈矛章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5人:               陈敬熊   陈德仁  陈良惠  陈火旺  陈太一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3人:         陈清如   陈国良  陈蕴博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4人:         陈   新  陈明致  陈厚群  陈吉余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1人:         陈联秦
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3人:                 陈洪铎    陈冀胜    陈灏珠
能源与矿业学部院士2人:                   陈清泉    陈毓川
 
    五、文化遗址
陈氏先祖颛顼帝陵遗址
位于河南省内黄县南30公里梁庄乡三杨村。墓地为二帝陵,陵园占地五万平方米,东为颛顼陵。陵前有大殿,称“高王庙”,大殿5间,有颛顼塑像,并有碑刻多通。

陈国故城
河南淮阳县春秋时陈国国都,陈城所在地。陈国是春秋时十二诸侯之一,仅次于五霸。当时诸侯混战,攻伐不已,陈国于是筑城自卫。考古发掘证明,今淮阳县城就是陈国国都陈城,楚国的都城也曾一度迁此。现存城墙宽20多米,高出地面5米左右,夯层清楚,夯窝密集。城为方形,周长九里十三步,城门外有弦歌台,为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围困之处。城东南有平粮台,是战国晚期的楚国墓地。1987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陈胡公墓
《陈州府志》载:“旧志谓在(淮阳)城南,世传其墓用铁铸成,苔色苍古在壕内。今人谓在城西北角下。”宋苏东坡《题铁墓厄台》说:“旧游东州,留七十余日,近城可游观者无不至。柳湖旁有丘,俗谓之铁墓。云陈胡公墓也。城壕水啮其址,见其有铁锢之。”今铁墓已难寻,1988年新加坡华人、华侨已经投资重修陈胡公墓。

来源:河南省委统战部

洛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