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视窗

牵手结“园”,共赢走进春天里

发布时间:2012-05-24 14:55:26

  (蚌埠日报记者 朱素贤)4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蚌埠台湾工业园),由蚌埠市、铜陵市合作共建,独立运作,享受省级开发区各项优惠政策。

  两年努力,一朝梦圆。南北共建,两地牵手,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正是双方合作的平台和缘分的结晶。

  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区是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示范引领皖北“三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人们普遍认为,南北结对共建产业园突破行政区划的羁绊,必将为两地以园区为载体的合作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随着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的诞生,两地牵手结“园”,共建共赢,必将走进春天里。

  1、“挤”进来的产业园

  聊到对于共建产业园的争取,固镇县发改委副主任田兴刚百感交集,“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其实我对数字很不敏感,但是对于争取共建产业园的每一个重要日期,我都铭记在心。”

  “这个共建产业园原本没有我们,不夸张地说,我们是硬挤进去的。”田兴刚给记者翻看了省里的文件,“省政府的文件要求南北之间市与市(合肥-阜阳、芜湖-亳州、马鞍山-宿州)必须结对,而市与县、县与县的提法是鼓励结对,并不是必须结对。”

  “这就比较麻烦了,对援建方来说,他们要出人出钱出力,自然不会很主动。这也就是为什么争取这个产业园要费那么大劲儿。”田兴刚说,

  而共建园区的成功落户,除了市县艰苦不懈的努力和向上争取外,还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发力皖北的政策东风。

  2008年11月和2010年5月,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皖北发展的“老十条”和“新十条”。

  南北合作共建的模式则正式实施于2010年,以“赴江苏考察座谈会议纪要”精神为蓝本,我省南北合作共建的战略举措由此全面铺开。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铜陵与固镇、怀远、五河三县结对合作,内容包括互派干部挂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交流。

  通过来来回回的多次交流,很多方面的进展都很顺利,唯有产业对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对此,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分析原因时一语中的,“根源在于,两市缺乏合作的平台。”

  固镇县副县长胡卫东认为,加快南北发展,现实的举措就是共建产业园。它可以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发挥援助方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理念优势,发挥受援方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通过共建实现合作共赢。

  2011年7月,省委省政府对结对合作作出进一步要求,南北双方以共建产业园的形式加强合作。省委省政府认为,只有采用这种模式才更有针对性,对皖北发展的支持更有效。

  当时,铜陵方考虑,共建园区在三县都建显然不现实,通过双方的多次协商,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争取,在两地发改委的支持下,省里最终决定铜陵与固镇共建产业园。铜陵与我市三县其他方面的合作仍然兼顾。

  说到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共建产业园这种形式,胡卫东告诉记者,最初固镇县有一个台湾产业园,是固镇连城经济开发区的园中园。园内现已入驻了十几家企业,由于台商喜欢聚集,不断有企业想要入驻,这样原有不到4.9平方公里的台湾工业园在发展时就受到了土地的制约。

  “我们原本的想法是,单独报批一个新的台湾工业园。然而,现实的问题在于,向省里争取批准台湾工业园的难度很大,因为省里的‘口子’整体在收紧,全省有一批工业园都还面临着整合,想要新批工业园根本没有可能。”胡卫东坦言。

  但同时,我们也迎来一个机遇:省里对共建产业园是大力支持的。申报共建产业园,将台湾工业园作为园内特色是可行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省皖北办乃至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园区进入实质性的运作是在2011年10月27日。省皖北办在合肥召集蚌埠铜陵两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会上就在固镇共建产业园达成一致。会后,蚌埠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工业园,同时双方发改委向省皖北办提出共建产业园的申请。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皖北“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拉开了帷幕。

  2、“产城一体”的“蚌埠北城”

  在张勇看来,南北结对共建产业园突破行政区划的羁绊,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园区,为我们以园区为载体的合作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园区招商侧重于台资企业,未来将建“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引领带动皖北地区加速崛起。”市发改委地区科科长张德福说。

  有业内人士直言,前些年,我市不少县区纷纷建起各种产业园区,由于受到早期的条件限制,奉行“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原则,为完成招商任务而引入企业,导致企业数量多、质量欠佳。

  固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单桂峰坦言,开发区在招商方面存在诸多尴尬。一些企业借着入驻工业园圈地,时间一长开发区的企业就鱼龙混杂起来,致使好的项目进不来,差的撵不走,“腾笼换鸟”的想法成为一种奢侈。

  对此,张勇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我市的工业园存在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并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集约发展,产业布局雷同,经营粗放,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起步高,自然对入园企业多了筛选。”单桂峰举例说,省里要求阜阳和合肥共建园区投资强度不能低于每亩300万元,税收每亩不能低于25万元。

  “对于一些小企业,园区内将集中建设一些标准化厂房。因为基础设施完善,进驻的企业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甚至今天谈明天就能进。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在管理上也可以规避很多问题。”单桂峰分析认为。

  “这种园区共建的方式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园区发展成本,有利于产业集聚,优势互补。”张德福说。

  由于资金限制,过去我市的产业园不可能预先完全建好基础设施,多是园区里的项目在哪,道路就修到哪。

  胡卫东说,共建园区持续有这么大的投入,基本上能够做到基础设施先行,在考虑产业布局时,主导产业做什么、怎么做,放在什么位置都要提前规划好,提前编制产业规划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的。

  另外,我市以前的开发区、工业园过分注重产业的发展,对功能配套方面考虑较少,大多功能单一,只有生产没有生活,各种功能配套的不足导致“生活不便”、“招工难”、“用工荒”等尴尬屡见不鲜。

  单桂峰告诉记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共建园区在建设之初就按照新城的方向来做,建成一个“产城一体”的区域,这就意味着将来在磨盘张一带会形成一个档次比较高的“小城市”,建成后可能会比县城的档次还要高。

  “从全市的角度,开发区将作为蚌埠“北城”来打造。”张勇介绍,园区除了引入合作产业、特色产业,还可以作为承接市里产业转移的平台,退市进园。为了有效保障产业转移,市里的公共配套设施,如道路、公交等也将尽快延伸过来。

  在运作模式方面,园区由蚌埠和铜陵合作共建,采取独立运作,封闭运行的方式。省里希望通过连续5年的运作,使园区实现“自我平衡”。

  园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土地等要素,按照省里规定,今年开始,铜陵方每年投入3000万元,省委省政府每年支持5000万元,固镇县配套5000万元,同时,省政府与农业发展银行以园区信用为担保,每年贷款3亿元支持园区建设,连续5年投入,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方面,每年拿出1250亩用地指标,五年总用地指标达6250亩。

  目前园区已经在进行招商,园区的投入是多渠道。单桂峰介绍,共建产业园的商业开发将作为项目对外推介,对商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打捆招商”。

  按照省里要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运营模式以援建方为主,受援方配合。据了解,铜陵正在面向全市范围内公选园区机构管理人员,预计人员下月可以到位。资金方面,按照要求,5月底前省政府资金到位,6月底前铜陵方资金到位,7月底前固镇县配套资金到位。

  3、“三化同步”的“试验田”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位于固镇县新马桥镇,南邻蚌埠,北临固镇经济开发区,京沪高铁纵穿其中,总规划用地面积45.6平方公里。

  产业园南邻蚌埠,北临固镇经济开发区。交通区位优势显著,距宁洛高速出入口、蚌埠火车站、高铁站、蚌埠港均不超过20公里,与重要交通节点形成“一刻钟”交通网络。

  园区的要素资源是别的园区无法比拟的。

  首先,政策优势得天独厚。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政策,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惠政策,中原经济区“三化”同步的政策……毋庸置疑,一项项优惠政策的相互叠加,效益必将持续释放。

  说到共建产业园的资金支持力度之大,田兴刚以固镇现有的经济开发区为例,开发区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建成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50余家。“目前为止开发区的总投资还不到5亿元,而共建园区每年都将有5亿元的投入。”

  一流的硬件设施,先进的管理经验,各项优惠政策集于一身,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必将创造可供高端产业、规模企业集聚发展的优越环境。

  与此同时,一个疑虑也随之产生:共建园区这么优越的环境,会不会冲击周边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整体布局,变成事实上的“零”和游戏?

  有专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只要高起点的定位产业,择商选资,错位发展,完全可以避免“零和博弈”。在发展中,衍生“补台”和“乘法”效应,促使新生的共建产业园与市内其他开发区在共融中不断发展。

  一片农田,一张白纸,园区就在这里起步,蓝图就在这里描绘。

  按照省里要求,园区建设要遵循“六高”原则,即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服务、高水平管理、高效益产出。

  单桂峰介绍,产业园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并在今年2月通过评审。按照“三化”同步发展的总体思路,产业园在规划中分为现代农业发展区、工业产业发展区、功能配套区三大区域。

  其中,启动区位于产业园中部,规划总用地面积14.4平方公里,包括总体规划里的功能配套区5.6平方公里和部分工业生产区8.8平方公里。

  “在铜陵方人员到来之前,我们不等不靠,正立足于努力做好前期的各项工作。”单桂峰表示,目前,主干道路设计招标已经启动,征地拆迁补偿方案正在拟定,控建、控违、拆违工作已全面开展……

  现代农业发展区已建成占地6平方公里的园艺一场;总投资12.5亿,占地3.8平方公里的金海岸生态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开园迎客;占地6.3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物流园区业已签约。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如何?

  在园区的批复中,其定位已然明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和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皖北“三化”协调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张勇认为,园区把工业发展作为带动城镇发展的引擎,‘先行先试’,把共建园区建成‘三化’同步的试验田。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对于加快我市的发展意义深远。

  张德福认为,固镇拥有皖北地区唯一的台湾工业园,共建园区将台湾产业作为特色,必将成为承接加快皖台经贸合作的新平台。

  业内人士认为,园区既是固镇县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又将是蚌埠建设皖北中心城市的增长极。合作共建有利于发挥蚌埠和铜陵的各自优势,从长远看,对促进蚌埠产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意义重大。

  合作是双赢的。“双方共建工业园区,也为铜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新的平台。”胡卫东说,南北合作绝不是单纯的应景任务,而是难得的优势互补的机会,共建园区应该视为打造“飞地”的自觉行动。

  合作共建,本质上为的是实现优势互补,发挥“1+1>2”的效应,谋求合作共赢的成效。

  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在省委、省政府“三化”协调战略的引领下,产业的布局、区域的对接必将是新一轮的“洗牌”或是“革命”!蚌埠,推进“三化”同步正面临难得机遇!

主办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