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河洛春秋

两程故里:访先贤遗迹 忆旷世大儒

发布时间:2013-03-21 08:52:26
 

两程祠正门

    ■简介 两程故里为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的故居,位于嵩县田湖镇程村,距洛阳约70公里。2006年,两程故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觅先贤之遗迹

    日前,在嵩县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吴建设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程村。虽近千年时光逝去,但程村仍能找到关于两程的遗迹,一处是两程故里石坊,一处是两程祠。

    两程故里石坊位于程村东1公里处,是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敕建,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

    两程祠位于路边,门口有两座石狮守候。两程祠大门由正门和两个侧门组成,正门即“棂星门”。吴建设介绍,古时传说天上的文星即棂星,大门坊额上刻写此名,足以体现后人对两位旷世大儒的尊重。两个侧门旁边的墙壁上,分别书“道接子舆”“学贯濂溪”字样。

    两程祠为三进院落,分别为棂星门、诚敬门、道学堂。道学堂是祭祀两程的正殿,入门便看到两程的塑像和牌位,上挂宋理宗敕封的“理学亢宗”匾额及康熙钦赐的“学达性天”匾额,光绪皇帝赐匾“伊洛渊源”、慈禧太后赐匾“希踪颜孟”也悬挂于道学堂。两程祠坐北面南,整体布局以中轴为线,结构严谨对称,祠内石碑林立,古柏参天。

    故里缘何在程村

    为何两程故里最终被定为嵩县田湖镇的程村呢?据多年研究两程思想的吴建设称,这是因为程颐把家落户程村,而这一切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一代名流文彦博有密切关系。

    公元1082年,程颐想在洛阳龙门讲学,就给时任西京留守的文彦博去信。文彦博把自己位于“伊阙南鸣皋镇小庄一址”,连同“粮地十顷”送给了程颐,从此就有了著名的“伊皋书院”,也就是如今位于伊川县鸣皋镇的“伊川书院”。当时的鸣皋镇归嵩县管辖,此后,程颐大部分时间往来于洛阳和鸣皋两地,而鸣皋离程村只有10多公里。

    据吴建设介绍,公元1103年,宋徽宗将司马光等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立于端礼门,称为元祐党人碑。程颐被列入元祐党名单,宋徽宗要销毁他所写文字、著作。为躲避朝廷党禁的迫害,程颐将家迁居到田湖程村。公元1107年9月,程颐在程村溘然长逝。

    至今仍有人提出疑问,两程之一的程颢并没有在程村居住,公元1085年程颢就病逝于洛阳履道坊的家中,将程村称为两程故里是否妥当?吴建设解释,虽然程颢并未在程村居住,但历史上往往将程颢、程颐并称两程,他们曾居住的履道坊已不可考,程颐曾居住过的程村就成为两程的故居。

    两程大名天下闻

    两程所开创的理学,被朱熹加以继承和发展后,程朱理学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思想领域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两程故里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响亮。

    历代统治者对两程封隆甚厚。宋宁宗嘉定13年(公元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宋理宗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下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公元1455年,明代宗诏封程村为两程故里。公元1462年,明英宗敕建两程故里石坊,从那之后,两程故里一直称呼至今。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两程进儒为贤。次年康熙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程村因两程故里而名扬天下。如今,仍有后学者不远千里来到程村,寻觅先贤遗迹,感受理学的博大精深。(洛阳市台办供稿)

洛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