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河洛春秋

牛心山:石不能言最可人

发布时间:2013-05-27 10:00:30

石牌坊

牛心山(局部)

    在偃师市大口乡山张村,有一座佛教名山——牛心山。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奇妙的传说:祖师与观音斗法。至于它的得名,主要是因为山上有一块赭石,与牛心“形色俱似”。

  在如今的牛心山上,保留着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牌坊,雕刻精美,古色古香。而那块神奇的牛心石,则受到众多香客的膜拜,被赋予了更多的意味。

  一、一个绕不开的传说

  牛心山又叫文印山,当地俗称南台山,海拔约590米,位于偃师西南25公里处,距洛阳市区约40公里。明弘治《偃师县志》载有其名字由来,称“牛心山因形色俱似牛心而得名”。而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奇妙的传说。鉴于这个传说早已融入牛心山的文化血脉,两者不可分割,我决定将其记录如下——

  话说当年,这里有座形似牛背的山。祖师与观音菩萨都看上了这座风景秀美的人间仙山,想把它变成自己的地盘。他们在去的路上相遇,商定谁到得早,山就归谁。祖师走得快,先到了,他把自己的神鞭插在山顶,又去别处察看。观音赶到后,看到祖师的神鞭很泄气,正要离开,忽然想到一个主意,便把绣鞋脱下一只埋在神鞭下,然后到山溪边,一边梳洗一边等祖师。

  祖师回来后,笑着对观音说:“瞧,我早到了,鞭子在山顶插着呢!”观音装出吃惊的样子瞧了瞧,笑了:“哟!你来晚了,你的鞭子刚好插到我的鞋上了!”

  两个人来到山顶,祖师看到神鞭下果然有只绣鞋,便知观音耍了滑头。他很气愤,但有理说不清,便借拔出神鞭之机顺势将绣鞋挑飞,然后离开了。

  就在观音得意时,忽见自己的绣鞋落到了北边的黄河中,变成了泥巴鞋,她再也笑不出来了。那只绣鞋,就是现在孟津县会盟镇东良村北边黄河里的那块河滩。观音呢?从此只好光着一只脚。

  再说祖师愤愤离开后,跟随祖师的护法神王灵官却不愿吃这个哑巴亏。他在离开时脚下暗暗使劲,咚咚几步,把山上原来高高的“牛背”跺低了,“牛心”也被震了出来。如今山顶还有一块突起的石头,像牛心似的,人们便把这山称为牛心山。

  后来,人们虽然在牛心山上为观音建了殿堂,但在南边更高的万安山主峰上给祖师建了祖师庙,以赞扬他胸襟开阔,“男不跟女斗”。

  这个传说尽管离奇,但牛心山上的观音殿,倒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前段时间,我就专程去看了一次。

  二、一座精美的石牌坊

  从洛阳新区到大口乡山张村,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那天上午,当我站在牛心山脚下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清乾隆《偃师县志》上说牛心山,“其山岿然,高插云霄,盘乎平塘之中,出乎众山之表”,怎么看上去一点儿也不险峻?

  一个在路边开小卖店的老太太说,这就是牛心山了。如果走北边的大路,可以开车到半山腰;如果从西边的温窑沟自然村上山,路虽然难走,但爬着快,估计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山顶了。

  我选择了爬山。温窑沟自然村环境清幽,有小桥流水,几户人家,还有牛儿安闲地卧在树下,牛心山就在村后。不过,这山看起来不高,却青石遍布,杂草丛生,爬起来也不轻松。好在时不时能在青石间看到赭石,使我联想到牛心石和牛心山的由来,疲劳感顿消。

  将登顶时,我发现自己又转到了山北边。原来山顶有寺庙,始建于明代,清代曾重修。这寺庙有个特别之处,就是门朝北开,因此从北边上山才是正路。

  沿陡峭的石阶向上,先到达第一道山门,再向上通过三道陡梯,我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观音殿前的石牌坊。这石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保存相对完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它为三间四柱五楼华表式造型,全以青石镌刻扣合而成,上面所饰的吻兽石狮、梅鹿献艺、卧牛待耕、龙凤呈祥等图案,无不巧夺天工,堪称清代石刻艺术中的佳作。

  除了装饰图案,石牌坊正面还有坊额“广济无疆”,侧联“竹径幽深慧日照三千世界,莲台清净祥云履四大部州”;背面有坊额“南海慈航”,侧联“莲台座上龙玑舞,宝剑池栏海渡音”。牛心山自古为佛教名山,真是名不虚传。

  三、一块神奇的牛心石

  在石牌坊的后面,就是重修的观音殿,这里除了供奉观音菩萨,还安放着传说中的牛心石。

  在山下时,有人告诉我,牛心石就是一块小小的赭石,据说有祛百病、健心智、助财运等“特异功能”,花钱可以摸一摸。“其实那就是人们说的,我倒觉得你不用摸,花那钱干啥!”他又说。

  赭石,我在爬山时已经见过。不过,既然到了山顶,还是想见识一下牛心石。于是,我付钱进了殿,被引到观音莲座前,牛心石就在香炉下,伸手才能够着,看不到形状和颜色。我只摸了一下,感觉那是一块凉凉的石头,十分光滑。据说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到十四,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牛心山赶庙会,大家都去摸牛心石祈福,难怪它会越来越滑溜。

  牛心山虽因神奇的牛心石而得名,它盛产的另一种石头——青色大理石也不容忽视。在牛心山下东北2公里处,就有一个古代的重要采石场,这里的青色大理石纹理清晰,质地精美,久负盛名。我市著名学者徐金星先生说,在宋代,朝廷曾大规模派人到牛心山附近采石,最多时候有数万人。巩义宋陵很多的石人、石兽、石柱、石碑等,所用石料均取自这里。

  在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大门前,有一对神情端庄、雕琢细致的石马,相传所用石料也采自牛心山。徐金星先生肯定了这种说法,他说:“那对石马是从魏咸信墓前移来的。魏咸信是北宋驸马都尉,墓前石马等所用的石料,大都来自牛心山附近的采石场。”

  石不能言最可人。如今,人们慕名来登牛心山,除了观石牌坊,摸牛心石,还会到观景亭览胜。观景亭在山顶最南端,从观音殿往后走约300米即到。这里视野开阔,可见四周群山绵延,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只想把酒临风。

  而古代描绘牛心山美景的诗文,最有名的当数《牛心山庄隐士藏修处》,作者为明代工部侍郎杜谦。他在诗中写道:鸟道猿声第几重,半天藜杖夕阳峰。清时难起烟霞癖,长日空遗石壑踪。碧水一溪秋泛月,绿萝千尺晓凌松。莼鲈不待秋风起,洗耳悬瓢尚可从。

  有山有水,有风有月,比起今人匆匆忙忙的“一日游”,更多了几分难得的闲情。

(洛阳市台办供稿)

洛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