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人物

郭象:口若悬河善清谈 玄学理论推顶峰

发布时间:2013-08-12 09:57:33

  郭象(约公元252年-公元312年),字子玄,河南洛阳人,他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 

  郭象聪慧好学,才华出众。他博览群书,特别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故善清谈。太尉王衍多次邀郭象相谈,他常对人说:“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可见郭象谈起话来是口若悬河。郭象把向秀的《庄子注》述而广之,推向世人,其书问世后,影响很大,于是“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郭象能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其书,使人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后来,向秀的《庄子注》佚失,仅在《列子》张湛注和陆德明《经典释文》中保留部分引文,而郭象所著的《庄子注》保存并流传下来。在书中,郭象认为:“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生耳!”即物各自生而无所待,这就是“独化”,否定“无独生有”的观点,批判了当时“崇无”的思想。

  郭象一生经历了西晋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饱受战乱的煎熬,同时,他还看到当时社会上玄学风行,多有缺陷。其一是超越现实,这些人隐居竹林,大搞清谈;其二是对现实抱有迎合的态度。郭象则不然,他一方面认为黑暗的现实必须要超越;另一方面认为社会现实是不能超越的,必须面对。他把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企图从两个方面来论证,自然就是名教,名教就是自然,超越的自然不在现实的名教之外,而在名教之中。他的这种观点,在他的思想和处世上是矛盾的。他好清谈,曾给官不做,厌世超脱;又对现实抱有迎合的态度,当东海王司马越征拜他为太傅主簿时,他欣然应命。

  郭象玄学思想的核心是“万物独化”学说,所谓“独化”,就是指事物自己变化,不借助外力。他的这种独化论达到了玄学理论的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意味着玄学的终结。

  (洛阳台办供稿)

洛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