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河洛春秋

伊川书院:滥觞即在此

发布时间:2013-11-12 09:50:52

   伊川书院原名伊皋书院,位于伊川县鸣皋镇,由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在宰相文彦博的资助下创办。伊川书院作为程颐晚年“讲易传、授理学”的地方,求教者日夕盈门,成为理学创立之地和传播之源,伊洛地区也因此被誉为“理学名区”。

  1、文彦博赠宅创办

  经过北宋初年的休养生息,从仁宗庆历年间至徽宗崇宁年间,宋朝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发起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由时任宰相王安石发起,属王安石变法的一部分。

  据有关史料记载,此次兴学的核心是实施了“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以年终考试成绩及平时的学业品行作为升舍、应试和授官的依据。“三舍法”的实施,旨在用三舍制取代科举制,进一步树立官学权威。

  这与伊川书院有何关系?说起来,关系可大着呢——正是由于王安石变法的施行,书院才得以创办。

  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颐退居洛阳。程颐想在洛阳龙门山一寺院旧址讲学,就给时任西京留守的文彦博写了一封信。

  文彦博在回信中称“龙门久荒”,便把自己“伊阙南鸣皋镇小庄一址”旧园赠予程颐,让其创办书院,名为伊皋书院,其成为伊川书院的前身。随后,为避免办学经费短缺,文彦博还赠予程颐良田十顷。

  2、求教者日夕盈门

  因地处九皋山附近,程颐所创办的书院名叫伊皋书院。

  九皋山与儒家文化渊源颇深——儒家弟子认为九皋山离天最近,有“天室”之说。2000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fù)背着大批儒家经典,跋山涉水,来到九皋山隐居,方使大批儒家经典躲过一劫。

  此番,随着程颐的到来和伊皋书院的创立,这里又成为理学的“重镇”。

  据伊川县地方有关文献记载,程颐所创的伊皋书院包括正房5间,是程夫子“讲易经、授理学”的讲堂;正房东西两侧,各为厢房3间,是莘莘学子的居所。另外,书院里还建有稽古阁,是储藏典籍的地方。书院大门上还悬挂“伊皋书院”匾额,相传为程夫子亲笔所题。

  伊皋书院创办后,程夫子晚年大部分时间均在此收徒讲学,形成理学思想体系并且著成经典。据有关史料记载,由于程夫子学识博大精深,经术通明,义理精微,诲人不倦,一时四方俊秀闻风而至,士大夫从学者日夕盈门。

  为保证教学质量,程夫子还专门制定了学制和校规,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伊皋书院一时名声大振。据统计,在伊皋书院讲学期间,程颐共招收弟子83名(还有说63名),其中不乏孟厚、邵伯温那样的名儒大家。伊皋书院不仅成为其传播程氏理学的“重镇”,伊洛地区也因此被誉为“理学名区”。

  3、元仁宗赐名“伊川书院”

  金代以后,由于战争频繁,伊皋书院逐渐被废弃。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南宋都城临安,结束了宋辽夏金长期对峙征战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当政的大一统王朝。

  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时任鸣皋镇炮手军总管克烈士希读程颐《伊川易传》《二程遗书》,看到书院经220余年风雨,已破败不堪,感慨万千,决心立志兴学。他自筹资金,招募民工,在伊皋书院旧址上重建书院。

  据有关史料记载,克烈士希重建的书院包括大成殿、主礼殿、讲书殿、九贤祠、藏书楼及门庑(wǔ)、庖厨、库庾百余间等。随后,其子慕颜铁木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复建了稽古阁,并收藏了大量典籍。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仁宗敕赐“伊川书院”匾额,并聘请名儒,招徒授课,从此伊川书院得以中兴。

  另据记载,元大德年间伊川书院落成后,刻有石碑,碑额为“有元敕赐伊川书院之碑”,以永志纪念。该石碑由时任翰林院直学士薛友谅指导性撰文,集贤学士赵孟頫书丹,参知政事郭贯篆额。虽历经风雨,碑刻仍屹立不倒,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书院教育的重要资料。

  4、入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两代,伊川书院又经过多次修复扩建。如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时任嵩县知县徐士纳亲自督建了两程祠。乾隆年间,伊川书院又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培养了不少人才,如名列伊洛名儒的蒋耀祖、李南华、姬瀚、李贤书等。

  如今,伊川书院现存大成殿3楹、克烈公祠3楹、东西厢房各3间,石碑数通。另外,院中还有三人合抱古柏一株,人称“宋柏”,相传乃程夫子亲手栽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伊川县有关部门多次出资修复伊川书院——不但修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赵孟頫(fǔ)书丹的伊川书院碑,还为其建立了碑墙。2005年,该县又出资重修了濒临坍塌的伊川书院大成殿。

  程颐所传之道——洛学,对程朱理学的创立具有开创之功。作为程夫子理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伊皋书院在中国书院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正因为此,伊川书院于2008年入选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市台办供稿)

洛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