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资源

郏县唐钧: 一个古老又年轻的稀有瓷种

发布时间:2015-01-30 12:28:00

    温书功 宁建鹏

    直径70多厘米的“唐凰涅槃挂盘”上,一只美丽的凤凰展翅欲飞;40多厘米高的一只“上山虎”,抬头望月,威风凛凛;一匹黑中透亮的骏马前蹄腾空,栩栩如生……一件件形态各异、窑变万彩的唐钧瓷,在灯光照射下,显得魅力无比。这是1月14日,笔者在位于郏县安良陶瓷产业园内的“中国唐钧名窑”中心看到的场景。

    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任继伟告诉笔者,“唐钧”就是“唐代钧瓷”。上世纪50年代以后,宋钧得以恢复与发展,而唐钧只是存于博物馆和专家学者的论著中。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瓷界新宠,是一个曾辉煌一时而又被历史烟云遮掩魅力的国之瑰宝。

    底蕴深厚

    郏县位于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这里拥有丰富的煤炭、陶土、铝矾土、紫砂陶土、高岭土等资源,为我们的祖先在此烧制钧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据史料记载,唐代郏县周边瓷窑众多,质量较高,陶瓷业十分兴盛。在郏县100多处古窑址中,发现的唐代古窑址就有5处,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

    1962年和1983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先铭曾两次来到郏县黄道、谒主沟古窑遗址考察,他根据在这里发现的碎片、窑具等实物研究测定,得出窑址系“唐钧窑”。古陶瓷专家陈万里也在他的《中国青瓷史略》中对郏县古窑址这样描述:“民国时曾经发掘过,从所发掘出的碎片可以认定为唐钧瓷……”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唐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俊峰介绍,郏县黄道窑在古陶瓷学术专著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直至2006年,古陶瓷大家叶哲民先生在其编写的《中国陶瓷史》一书中首次公布了一个湮没了千年的唐代黄道窑的品种,从此黄道窑才引起陶瓷学者的广泛关注。

    任继伟告诉笔者,在2004年全国陶瓷学术研讨会上,他见到了生于郏县安良镇曹沟村、曾为解放后恢复五大名窑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陶瓷学家李国祯。李老告诉他,在陶瓷界,人们都知道宋钧,而不知道唐钧,然宋钧是由唐钧发展来的,唐钧是窑变艺术的源头,为北宋的钧瓷盛世提供了动力。

    厚积薄发

    为了恢复唐钧烧成工艺,任继伟专门制作了一个0.5立方米的实验窑炉,组建了一支以他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对恢复唐钧烧制技艺进行反复实验,最终于2012年底成功恢复了唐钧的烧制工艺。他所烧制的《黑唐骏茶具》《唐钧壶》《唐尊》等数十件作品在全国、全省陶瓷艺术大赛中多次获金奖和银奖。

    据了解,李俊峰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拉坯、修坯等钧瓷生产工艺。他说,唐钧传统烧制工艺分柴烧和煤烧两种,包括选料、配料、拉坯、成型、修坯、干燥、施釉、烧成等几十道工序。要经过低温蒸发、中温氧化分解、高温焙烧和停火冷却等流程,才能形成胎质坚硬、釉色独特、窑变万彩的效果。如今,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窑变效果)成了传奇钧窑的镇馆之宝。《基业永固》《一统天下》等获得了国家产品外观专利,《白雪公主赏盘》《天球瓶》等数十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2013年,他被市文广新局授予“唐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助“钧”发展

    2014年11月24日,郏县唐钧接受了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学者的大检阅。2014年12月15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下发了关于授予郏县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专题文件,决定授予郏县为“中国唐钧基地”,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荣获此项荣誉的区域。

    近年来,郏县以建设文化强县、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快唐钧产业发展的路子,成立了唐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唐钧产业发展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在融资、用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唐钧产业发展的措施。同时,为充分挖掘唐钧产业文化内涵,扩大“中国唐钧基地”影响力,郏县不断加大唐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和组织唐钧企业参加各类陶瓷艺术展览、大赛,引导唐钧企业积极开发适应当代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使郏县唐钧真正成为文化名牌、企业品牌。


来源:平顶山新闻网

主办单位:平顶山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