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鲁山县澎河分水口 王庆祥 摄
○曲令敏2014年12月12日,位于南水北调渠首的淅川县陶岔闸开启放水,一渠清碧经河南、河北,浩浩奔流半个月,行程1432公里,于2014年12月27日抵达北京,实现了“南水进京”的伟大梦想。千余公里,百米落差,一路翻山越岭,跨过705条河道、1300多条道路,自流到京津。若说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是把一个大大的人字写进浩阔的万里江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像挺直的中国脊梁,让大江南北通气连枝,谱写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又一段恢宏史诗……
从1952年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到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时间过去了62年;从2003年12月30日中线工程开工,到清清渠水抵京津,11年弹指一挥,其间无数基层干部付出了努力,沿线40多万人为国家舍小家,做出了牺牲。
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南阳方城县进入我市叶县保安镇,途经叶县、鲁山、宝丰、郏县4县18乡(镇),于郏县安良镇跨越兰河进入许昌市的禹州市,境内全长117公里。穿越大小河流、沟道113条,其中较大的交叉工程有澧河渡槽、沙河渡槽、北汝河倒虹吸等。为了这条生命之河,4596名征迁群众需要搬迁,13家企事业单位、67家农副业、19.2万平方米建筑需要拆迁,8292个坟头要迁移,93708棵树木需要砍伐,65800亩土地将被征用,还涉及电力、通信、广电等专项迁建线路共计1121条。
2014年12月30日,笔者和市移民局的李庆铎、叶县移民局的宁建华,一起去叶县保安镇城寨村,进行实地探访。城寨村与南阳境内的三里河村隔着一条蜿蜒东去的季节河沟,东去七八里,村落阡陌相望,青山如浮如画,山下就是燕山水库所在。往北去渠走平原,两岸麦苗青青,田畴若砥,乍一看渠水静缓,流速却在每秒两米以上。渠岸有铁丝网拦护,逢桥就都有专人看管,没有通行证不能进入。听相关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守护渠水,更是为了保护沿岸村民特别是孩子们的安全。
在保安镇中路跨渠公路桥头,我看到右岸伸出三个直径1.2米的球墨铸铁管,管口悬挂着扎起的帆布软管。宁建华说,这就是燕山水库为平顶山调水的端口。帆布软管削减水流冲击,让来水振荡而下,注入渠水中部,避免了对渠坝的冲刷。2014年,我市遇到建市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多地供水告急。鹰城人的大水缸白龟山水库水位降至死库容以下。紧急调取丹江口库水来济的同时,启动应急调水工程,铺设4500米管道,调取燕山库水注入南水北调干渠,经鲁山县澎河渡槽分水口汇入澎河,为白龟山水库增容,润泽这座百万人口的中原名珠。
干渠自保安镇折向西北。穿越许南公路,一座新桥横跨。为了避开与干渠斜面交错,公路在寨河村拐了一个大弯,村民已经拆迁过一次了。工程实施,图纸变动,几户村民不得不二次拆迁。村民贾国安一家,以收废品为生,第一次拆迁后新建一座两层17间的框架式楼房。不到一年,刚刚装修好,借的账还没还完,没想到又要拆迁,咋也转不过这个弯儿。听到通知,80多岁的老母亲放声大哭,贾国安抱着头蹲在院里一言不发。不管镇长、镇党委书记怎么说,他就两个字:“不迁!”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贾国安的哥哥去世了。逝者生前与时任叶县南水北调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夏保民是多年好友,夏保民义不容辞,丧事他一手操办。这份亲情让贾国安非常感动,事后,他问夏保民:“我不搬有啥门儿没有?”夏保民实话实说:“南水北调一千多公里,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有啥困难咱想办法解决,家,是一定要搬的。”贾国安说:“我们全家都指着收购废品过日子,总不能断了俺的生意吧?要迁,我还要门面房。现在房价涨了,一平方米750元都不够。总得让我把房子重新盖起来吧?”贾国安的难处,夏保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妥善处理,他跑到武汉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政策支持。经过现场察看,地下有圈梁,确实是框架结构,上级同意一半按砖混、一半按框架补偿了10多万元。根据经营规模,按特殊商户停产一年,再增加一部分补贴,最后赔偿了60万元。保安镇政府重新划出一块临路的宅基地,总算又把房子盖起来了。那天我们经过贾国安的新家,只见楼上楼下两层8间,人已安居。墙体未干,收购废品的生意已经重新开业了。
有史为证:北去不远的叶邑古城,建立于春秋时期,楚封沈诸梁于叶,号为叶公。沈诸梁因与孔子政见不同,得罪了孔门弟子,于是其编撰“叶公好龙”,讽刺沈诸梁,反倒使叶公之名盛传于天下。其实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看见的“龙”,不过是沈诸梁手绘的水利工程图。彼时,身为文韬武略皆拔萃的重臣,沈诸梁受封治叶,镇守楚国北大门,曾号令拦存山水,修建东西二陂,浇灌万余亩农田以解民生之苦,可谓一项了不得的功绩。遥想2500年前,地广人稀,有拆迁也不会太繁难吧?我们在敬仰叶公的同时,不能不联想到当年百姓肩扛手推的艰辛,这就是众志成城的注脚吧。往事越千年,且不说神仙县令王乔飞凫的灵异,且不说苏东坡、黄庭坚、梅尧臣落叶一样的天才脚踪……那场彪炳青史的昆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28岁的刘秀就是在这片原野上纵横驰骋,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的生力军,垫定了他的后汉帝业。岁月冲荡,鼓角声息,刘秀身影已杳然。唯有先贤们的高情和英雄人物的气概留下万古不磨的印痕,明秀着这一方山水人烟。眼前的这一渠清流苍苍而来茫茫北去,横亘于蓝天之下,清艳豪横无匹,开启了无愧于祖先和后人的又一代文明基业……不能不让人感叹——江山代代无穷矣,年年岁岁风景异!
眼见干渠绕山过河,一渠清碧出天外,人们饮水思源,永远都不能忘记,有多少双无名百姓的手托起了这渠清碧,有多少基层干部的心不分昼夜牵系着这渠清碧。
来源:平顶山新闻网
主办单位:平顶山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