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华阳产业集聚区消息,日前,在孟津华阳产业集聚区,到处都是火热的建设和生产场面,台湾台塑集团、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国机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特色鲜明,带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今年前6个月,该集聚区完成工业企业总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6%。最近,该集聚区被河南省命名为“十快”产业集聚区。
打造招商平台 吸引企业落户
华阳产业集聚区在硬环境建设上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建设精品”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举全区之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凡是可以市场运作的,政府绝不投入,凡是能让企业来建的,一律由企业建设,用这种方式破解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同时,该集聚区采用BT、B0T模式,实施了路网、供水、供暖、排污等基础项目建设。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该集聚区建立并完善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区领导分包项目,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服务;各相关职能部门针对招商项目做出服务承诺,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对进驻的项目,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联审联批制度,切实做到客商与职能部门、客商与群众“两不接触”。
自2009年以来,华阳产业集聚区共投资30多亿元,建成了华阳大道、炎黄大道、焦柳大道、滨河大道等“四横八纵”12条道路,建成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供中水17万吨的供水中心。目前,该集聚区已实现供气、供水、供电、供热、通信、排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全覆盖,基本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承接转移充分、产业链式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集聚区由创建之初的5家企业发展到如今的1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8.5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13.67平方公里;产业布局由之前的分散布局发展为专业规划、集群发展的新局面,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等产业为主导,以电动车产业园、精密齿轮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和石化后加工产业园为核心的四大集群园区。
培育主导产业 打造产业集群
华阳产业集聚区始终坚持“营造氛围大招商、突出重点招大商、选准目标招好商”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精密齿轮、电动汽车、精细化工和石化后加工四大产业,攻大选优,主动出击,先后引进了投资16亿元的巨子新能源、投资12亿元的金彭车业、投资15亿元的富兴复合材料、投资10亿元的华夏海纳科技园等一大批主导产业项目。在该集聚区135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有57家,有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兴业。
总投资16亿元的台企洛阳巨子新能源太阳能铸锭切片项目,占地面积400亩。目前,该项目一期多晶铸锭生产车间、办公楼、宿舍等已建成,引进的26台G8多晶铸锭炉已开始生产。该公司大胆使用行业新技术、新装备,引进的G8多晶铸锭炉,让企业同时占据了成本和品质的双重优势。与国内企业主要采用的主流多晶铸锭炉相比,G8多晶铸锭炉尺寸增大近一倍,使得单台多晶铸锭炉的产能大幅提高,生产时间却相对增加不多。同时,新设备的使用,也提高了多晶铸锭成品率,提升了产品品质。
华阳产业集聚区还坚持“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达产”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力争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全面推进。2015年以来,该集聚区共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71.3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5.7亿元;建成投产项目4个,总投资10亿元;正常续建项目11个,总投资55.7亿元。今年上半年,集聚区新引进县域外资金6.75亿元,占目标10亿元的67.5%,其中省外资金5.5亿元,占目标8亿元的68.75%;新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12.7亿元;拟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10亿元。(洛阳市台办)
洛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