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荆门直隶州志》记载,荆门雪枣原为子陵区八角乡刘氏祖传糕点工艺,人称八角雪枣,在明代就已定型。
传说,明朝末年,江南有八个书生赴京赶考路过八角,盘缠耗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得到雪枣名师刘之芳解囊相助,才得如期进京应试。八个书生进京后,均名登金榜,一举成名。当八个书生专程来荆拜谢刘之芳时,不料刘之芳已归九泉。为感谢刘之芳的搭救之恩,八个书生在八角建造了八个小亭,以示纪念。因为每个小亭都是两层,每层有四个尖尖的飞檐,一共八个角,分别伸向四面八方,从此,人们就将这条老街称为“八角庙”,“八角雪枣”也因此闻名遐迩。
到了清代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皇帝巡视江南,慕名来到荆门,亲口品尝了刘氏后人制作的雪枣,十分赞许,特钦定八角雪枣为岁纳贡品,从此,八角雪枣更是誉满天下。
2012年1月,荆门市将“八角雪枣”命名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为了对这门有着4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工艺进行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荆门雪枣系采用当地优质糯米和荆门象山的蒙、龙、惠、顺四泉泉水精心制作。有大小两种,均以优质糯米蒸熟捣茸,加上黄豆、石膏粉以及白糖等配制成坯,经发酵膨化,晒干,再用小磨麻油炸制成熟,裹以酥衣,色白如玉,雪亮晶莹,外形如枣,内似银丝缕空。其皮薄瓤松,落口清甜,酥脆爽口,吃后回味无穷,为男女老幼喜爱之佳品。
主办单位:荆门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