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庙座北向南,庙门南有东汉太室阙。山门前有汉代石翁仲雕像一对,上覆方亭。亭后为中华门,两侧有东、西配房。中华门后是遥参亭,八角重檐。亭北是天中阁,原名黄中楼,即庙之大门,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重檐歇山顶,下筑高台,台体中开三洞,置实榻大门,门前月台上有清代石狮子一对。天中阁之后为配天作镇坊,四柱三楼,原名宇宙坊,近年进行了落架大修。坊后为崇圣门,再后为化三门。崇圣门东有古神库,四隅各立一铁巨人,铸造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气势雄伟,是该庙中珍贵文物之一。与神库相对应的甬道西有一亭。再向外是东华门和西华门。两门内各立二碑,合称为宋金《四状元碑》,宋代王曾、卢多逊、骆文蔚和金代黄久约撰写,是研究中岳庙的重要史料,化三门后为峻极门,门左右分建东、西掖门。化三门前东、西分列有四个高台,是四岳殿的殿基。门附近有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的《中岳嵩高灵庙之碑》以及唐碣、宋幢、金代铁狮与庙图等重要文物。峻极门北是一个由四周回廊、殿宇组成的广廷。距门不远是一座四柱三楼式的峻极坊,工艺精巧,造型玲珑。台北不远是中岳大殿,又称峻极殿,是此庙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河南现存最大的寺庙殿宇,殿内神龛中塑中天王坐像,龛内外又配以侍臣、将帅等塑像。大殿后建有垂花门楼一座,其内为寝殿院,寝殿后为御书楼,原名黄篆殿,面阔11间,初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是贮放道藏经书的地方,清重建后易名。中岳庙中轴线东、西两侧,原置穴宫,今宫址尚存。庙内有唐宋以来的古柏30余株和石碑百余通,特别是北魏的《中岳嵩高灵庙之碑》最为驰名,是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
洛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