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县城北郊,大多为丘陵平畴,土地肥沃,自古富庶。透过表层,挖掘曾经的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或许才称得上真正的抵达。沙溪,只是富堨镇徐村的一个自然村,带给我们的惊奇,却有那么多……
——题记
□ 江伟民 文/摄
沿着一条白沙河,我们邂逅了承狮村。承狮村是传统的农业大村,境内有白沙河、布射河两大水系,塘库众多,境内建有歙县高铁北站。作为歙北村落中民俗保存完好的村落之一,每逢春节,承狮的麒麟舞,丰瑞里的抬汪公,把一个小山村渲染得热闹非凡。
我们的探访就从承狮村名的由来开始了。承狮以郑、程两姓为主,村民姚宏才不姓郑亦不姓程,或许他的介绍更为客观。承狮之承,历史上有呈狮,程狮,郑狮多种版本,当时要定位,用何字为佳,不能偏袒一方,便选了继承的承字。好在当地发音,即像程,又像郑,两家的意思都包含里面了。至于狮字,是当地的山形如狮形。这就是承狮村名的由来。
“承狮麒麟舞”起源于明末清初,后经发展变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承狮麒麟舞有念白、唱腔和戏剧情节,内容丰富。舞蹈队员一般为青壮年男性,分为前场和后场。前场为唱曲和舞蹈,后场主要是伴奏,又细分为文武场。文场为吹拉,武场为敲打。表演时,还伴有烟火喷发、鼓乐爆竹齐鸣,煞是热闹。史载,承狮麒麟舞于1958年参加歙县、芜湖市、安徽省三级文艺汇演,获得安徽省民间舞蹈二等奖。之后数十年,因历史原因而停演。现在,在当地耄耋村民江维松、程树辉等人的搜集整理下,重新得以恢复,并在2016年全国文化遗产日安徽省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中,首次亮相参加演出,获得好评。
我们来到了沙溪村。发端于仁里村的白沙河,流经沙溪村时,壮观不少。沙溪村中有一双孔古桥大兴桥,极为少见。相传,大兴桥原为廊桥,桥上有二十四根柱子撑起,十分古朴秀丽。可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损毁了。半个多世纪来,廊桥裸露着身子,惯看白沙河西下,与由北南下的富资河交汇。
沙溪是一个传奇色彩浓郁的村落。在当地村民心中,沙溪大兴桥,就承载着一个村落的兴衰荣辱。沙溪先由方姓迁入,后随凌姓。凌姓迁入数代,却是灾祸不断,人丁不旺。找来堪舆先生,一看之下,方姓居虎位,凌姓居犬位,相克相侮,故难有为。尊地理先生嘱,凌姓修建大兴桥,上有24根栏杆,如绳如索缠住虎脚,后方大兴。
与大兴桥北一箭之远,便是村中远近闻名的吕仙宫了。说是仙宫,也就20来平方的一个小房子,门对正堂墙壁嵌一平滑青石板,线条刻画有像,仙骨道貌,玉树临风。下有烛台、香炉,时有祭拜之人。村人指称,此为洞宾之像。边上墙体镶有碑帖,上有“万历二十年”等字样,可推为1592年所立。
祠右为一古井,人称仙井。相传取此井之水酿酒,味美香醇,又因沾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之故,屡显灵异而闻名于世。相传唐僖宗时,吕洞宾仙游沙溪,只见群山翠黛,双溪(白沙、富资)汇流,云蒸霞蔚,恍若仙宫,不觉流连。村人凌荣禄遇之,以宾礼相待。逾三年,洞宾辞行时,嘱之凿井,并授酿酒之法。凌荣禄自此方知所遇者竟是八仙之一的吕真人。
凌荣禄后人于仙井旁建祠,绘吕仙像以祭。岁久之后,祠宇倾圮,至明万历四十一年,凌荣禄裔孙、太常卿凌子俭率族人重建祠宇,并给吕公井圈四壁铸铁围栏,撰写《重修仙井新置铁栏记》镌刻于铁栏之上。洞宾仙井,至今已有400年历史。八个栏面上的铭文详细记载了唐代乾符年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指点当地的酿酒师凌荣禄,凿井引泉,投下仙丹,酿成仙酒,献于皇上并获恩赐,从而沙溪美酒誉满天下之事。
元至正十年(1350)建德路判官兼义兵万户休宁吴讷与元帅会师昱岭关,破红巾军,收复徽州,作《战昱岭关》诗,有“沙溪春酒甜如蜜,醉卧花阴听鸟啼”之句,近人考究沙溪酒业历史大多以此诗为佐证。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徽州发生疾疫,汲井水喝者无不霍然痊愈,于是感诵者、祈水者往来井上日有数万人,徽州知府朱廷梅怕人多滋事,将仙井封闭。三十年后,据说仙井之水又疗愈歙南村民疾病,于是前来祈祷者如前,殆无虚日。有关吕真人为当地百姓治病的故事,在沙溪村民口中流传甚广。
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一村民喝了吕真人所赐仙药,病已痊愈,却因供不了三牲祭祀,把一只砂箕扣于肚子上。吕洞宾一见便笑曰:“肚大砂箕,仙人难医了。”
“肚大砂箕,仙人难医”,是歙县当地的一句俚语,我们在沙溪村找到了注脚。在村人的故事里,却是因为家贫而无力还愿,想用砂箕撑起肚子,不料却被真人识破,倒也是一桩趣闻了。沙溪吕仙宫,自古香火不断,为的是感恩吕洞宾施药救命之恩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村民凌世芳介绍,上世纪60年代,沙溪小学百余师生具饮用此井,故依旧甘甜清冽,而70年代学校搬离,井水便弃用了,水质大不如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诚哉斯言。
沙溪凌姓,为三点淩。歙县多地凌姓均为沙溪“三点淩”。有关沙溪三点淩,有着诸多传说,或治愈皇室怪疾有功,或平冤而得,或进木所赐,不一而足。总之各类说法均与皇上有关,却又无具体的相关记载。纵观沙溪一带山环水绕,土地平阔,亦稻亦麦,水对于一个农业生产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凌姓先祖将“凌”改“淩”,或是寄寓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吧。
“沙溪胜境自天然,况复仙家有醴泉。夹岸夭桃含晓露,两桥跣柳锁晴烟。人浮竹筏鱼依藤,水涨河干草没川。到此低徊不忍去,好沽村酒共流连。”400多年前,歙知县张涛的《春游沙溪》这样描写沙溪。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