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小溪古刹

发布时间:2022-12-09 09:41:05

  □ 江伟民

  与一个村庄的紧密相拥做比,丛林寺显得落单,孤零零地立于村口东南处,保持着数箭距离。这样的距离,对一座寺院来说,当是离人烟太近了,未出村口就能张望,多少失了隐秘的魅力。我所知的千年古刹,大多藏于山巅茂林之中,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汗出数身,数小时徒步方可一窥真容。远的不说,就说休宁与婺源两县交界处高湖山的“白云古刹”吧,从休宁徐源村进山,沿柴草淹没的古道攀爬三个多小时才能得见,当是不易。中午吃的是带在身边的饼干面包,转一圈,虔诚地进庙以百十元不等上炷香,坐上一个来钟头,便要返程。毕竟夜里山路不安全。有了如此经历,一看到小溪村口的丛林寺时,我的心中是充盈感激的。毕竟,坐着车子就能到达,少去诸多攀登之累。倒也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语。

  丛林寺依山而建,松柏葱郁,紫竹簇拥,确是个修身之所。史载,丛林寺始建于公元831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赖以历代修葺之功,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和边上的僧房还算完好。而寺院兴盛时还有文殊院、普贤行宫、晨钟楼等,却是不复再见了。大殿正方形,边长9米,绕以敞廊、歇山顶。殿内中间四柱上架横枋,枋上用12座斗拱托起藻井,天花板上彩绘云龙图案。寺内殿壁上画有24幅水墨观音罗汉像,为明代画家丁云鹏(1547~1628)所作。当地村民流传丁自此后便没再作画,丛林寺的壁画成了一代大家的绝唱。留传至今400来年的壁画,大多已褪色佚失,甚是可惜。存留尚好的,不到二成,从不甚明晰的痕迹上,依旧可见明时壁画的风范。人物,虫兽,草木,数笔勾勒,足见功力精神,实为壁画珍品。

  当我问及寺名来由时,丛林寺最后一代住持的三儿子释也农相告,明初时,歙县有十大丛林,一丛林管十寺,小溪丛林寺为第十丛林所在,因此便叫丛林寺了。

  小溪村地处歙南绍濂乡,村人多为项姓,释姓不但小溪村没有,就是整个徽州也极少见。一问方知,释也农的父亲是黟县人,少时被几升玉米卖入空门,后来做了住持。解放后,遣散一寺僧众,因找不到亲人,回不了祖籍地,便以释为姓,取名元空,禅意十足。返俗后,便在寺院僧房住下,娶妻生子,直至辞世的数十年间,心中割舍不下那份空门情结,一直守护着丛林寺。释元空写得一手好书法,释也农耳濡目染之下,承继家学,练就一手流利小楷,没想到,竟成了他现在的谋生手段。

  眼前的释也农,个子瘦小,面容憔悴,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个古建行的大木师傅,就在前些年,徽州府衙修建时,一个工地上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三年前,释也农身体染病,不能再扛斧拉锯了,改行拿起了毛笔,抄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他的好友帮着网络销售,挣钱养家。释也农刚过半百,年纪不大,终因病体缠身,而不得不选择抄经谋生。而在以前,他闲暇时抄写的经书,只要有人喜欢便可求上一幅。他把这事看成是结善缘。心经全用楷书,数百字小楷抄下来,也是劳心劳神。几块木板搭成的台子,毛毡一铺,燃放过的烟花筒上铺上几层布,释也农就坐在上面抄经。看了让人心酸。写字累了,他便抄起扫把打扫寺院。僧房经厨房过一小径直达寺院侧门,无须开启大门,倒也方便。自父亲辞世之后,他便接手管理寺院,成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守望者。

  小溪水口,古塔耸然,牌坊矗立,古亭朴洁,有着典型的徽州特色,塔建万历,名为“多宝”,虽不够雅致,却也应了一句好口彩;坊建康熙,横额上一面题“宝婺中天”,一面题“峻节伦首”,宝婺是对妇女的美誉,可见为贞节牌坊;桂溪亭,亦是万历始建,后多修葺。小溪原名桂溪,因朱熹四次到过桂溪,并题下“莫道溪流小,深源更可寻”后,便改名为“小溪”。

  据传,小溪项氏是楚霸王项羽的后人。唐中和二年(882),项氏远祖项泉为避黄巢起义军的锋芒,携子项琏由浙江淳安县青溪轩翥迁歙州郡城。项琏子项绍“讲学歙州,德业推重一时”。后唐时,吴越于三次征聘不就。清泰三年(936),因小溪村山川灵秀之环境,遂携家隐居于此,开荒结庐,项绍便成为小溪项氏一世祖。从时间上看,小溪项氏入驻时,丛林寺已存百余年。项氏的加盟,让一座古刹揭开了面纱,融进了滚滚红尘。

  项绍子孙衍至九世孙项牧时,与朱熹同为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牧便不时邀朱熹至小溪“岑山堂”讲学。朱熹十分称赏小溪的优雅环境和项氏文风,曾题写“三面潆溪”四字。又作《题岑山书堂》诗一首:“木落空山正道心,一篇终日费沉吟;不知寂寞秋窗里,中有春融睨皖声。”后人因朱熹到此讲学,又称岑山堂为“岑山书院”。一个古村就与一代大儒相交相融在了一起。

  据记载,乾隆年间,村人项士瀛(后以捐输义举得官)还以朱熹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之诗意,建成了“半塘亭”,算是对朱老夫子讲学小溪的一番纪念了。而我在访及此段历史时,小溪项氏一古稀长者称,朱熹诗成是因小溪有“半塘亭”,亭上有涓涓流水。如此说法,只是岔了时代了。项氏后人名人辈出,项怀述、项庚松、项道、项授祖四人因金石、诗文等领域建树颇丰,被曹振镛称为“南河四项”。

  缘于项氏家族的兴旺,小溪的人文景观也极丰富,传有“溪干犁雨、源岭樵云、烈潭秋水、壶山夕照、岑潭松影、西山红叶、丛林晓钟、多宝晚梵、莲台春眺、芙蓉积雪、冬山秋月、园林夜读”12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景致再也难以觅寻。前不久,小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请来本县画家,在村中壁墙上按景名会意,绘就了12景壁画,也算了了村人及外来游人的一方念想。

  行文至此,不由得再次想起丛林禅寺中的丁云鹏壁画手迹,不由得想起衰败经年的千年古刹和古刹中“日日勤拂拭、不使惹尘埃”的守望者。与我同行的绍濂乡乡干称,丛林寺在三年前已获省保,之后的保护和开发,都会依照规范逐步实施。

  我们渴盼着古刹钟声幽然响起的时刻。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