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贵州要闻

新春走基层丨臭脑村增收不“愁脑”

发布时间:2023-01-28 13:51:31

新春时节,臭脑村里,打米机轰隆作响,买米客慕名而来。

臭脑村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的一个苗族村庄,这里地处武陵山深处,平均海拔700多米。近年来,当地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发展特色贡米,村民过上了富裕日子。

走进村庄,随处可见成片稻田。秋冬时节,稻子收获后,稻田又种上油菜。臭脑村61岁的龙志海家有一个庭院可以租给山外客人做农家饭,每年种下的水稻有回头客来买大米。一家6口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

“吃穿是早就不愁了,去年的陈谷子还有!”他带着记者看了家里几间房,稻谷码成一堆又一堆。新米陆续往外卖,只要接到订单,他马上就可以开动打米机。

距离龙志海家二三百米,有一个叫响水洞的地方,当地规划打造旅游景区,春夏时节吸引山外游客休闲观光。山清水秀的地方,光吸收新鲜空气还不够,来这里看山看水的人们,不免还要品尝山里的原生态美食。

“锅碗瓢盆,样样齐全,特色土货,干净生态!”龙志海的儿子龙继堂说。游客自己动手做农家饭,或者等着他家做好再享用,主要看游客需求。但更为关键的是,游玩的人们吃了当地大米后,都会买一些带走。不仅有回头客,还有“老带新”。

村民世世代代种植水稻,已有上千年历史。武陵山脉清冽甘甜的山泉水,腊尔山温暖湿润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软糯清香的优质大米。口口相传的苗家故事中,讲述贡米的悠久历史。

不管故事如何流传,口碑一定是真正的招牌。68岁的苗族村民龙仲刚,近几年每年卖出大约一万斤大米,全是“上门取货”。他还想在现有20亩稻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稻谷一黄,心里发亮,现在我还背得动,再说了,大米进城不用自己出力嘛!”

国庆前后,新米上市,29岁的龙继堂就会不断接到订米电话。“乡镇上,县城里,赶集的时候顺带一点大米,放下来就被‘抢光’了。”他说。(记者汪军、吴思)

来源: 新华网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