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4日电(杨东 舒 舟 )金风送爽,正值丰收。时下,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蔬菜基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瓜藤下挂满了黑皮冬瓜。村民们忙着采收、分拣、外运,让这份绿色蔬菜走向广东、上海等大城市。
近年来,思旸镇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并在延伸产业链上持续发力,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思旸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胜禄说,立足资源优势,村里发展水库养鱼5万尾,稻花鱼200亩,现在村里又开始养殖山羊了,镇里还免费派技术人员定期跟踪指导,“有哪样不懂的,直接问技术员就可以了,减少了养殖的风险。”
双龙村的变化,是思旸镇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生动见证,当地还因村施策,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助力农产品产业化、多元化、规模化经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思旸镇通过主动对接保险公司为种植养殖主体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稳增收、抗风险能力。近年来,累计投缴农业保险保费10万元,保险理赔110余万元。积极推进“三社联建”模式,整合政策扶持资金、供销平台等资源,评级授信放贷12家村级合作社125万元。
“这几年我都在村合作社干活,每天收入有80元,一年能挣2万元,轻松得很。”盘街村村民钱昌菊说。
近年来,思旸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排查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以来的运行情况,积极推行“村社企”合一模式,通过有效盘活资产、整合资源、投资融资、开发项目等方式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产业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管理混乱、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等问题。目前,建成千亩产业基地1个、百亩产业基地13个、综合农业产业园1个,培育家庭农场23家、种养殖大户46户,有效带动农户就业2.3万人次,人均年增收0.4万元以上。
“‘小田变大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成方连片的大田不断涌现,便于机械化耕种、社会化服务、现代化管理,催生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磨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启磊说。
近年来,思旸镇通过“一村一品”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依托区域内优越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结合坝区资源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稻+菌、稻+菜、稻+鱼”等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目标。
据悉,2023年,全镇发展水稻种植3494亩,发展油菜8000余亩,稻田养鱼600亩,香芋南瓜500亩,山羊500头,石花猪440头,羊肚菌400亩。
接下来,该镇将依托思州温泉、思州古城发展契机,为发展集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形成极具思旸特色的“农业观赏+农家乐+休闲度假”乡村度假产品,促进旅游消费,让群众增收致富。(完)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