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17日电(史开荣 唐倩 洪露) 9月17日,2023年雪龙号极地专家巡讲贵阳站—“创新生态科普·引领绿色发展”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贵州大学举行。活动邀请极地冰雪跑道研究院院长、极地冰雪与气候变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肖恩照博士开展“南极冰盖与海平面变化”主题科普讲座。讲座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师生代表、生态文明志愿者等300余人到场聆听。
“中国在哪里?南极在哪里?南极到底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南极冰盖?若南极冰盖完全融化,南极的动物们怎么办?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讲座中,肖恩照博士以严谨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听众抛出一个个问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带着听众一起“走进”南极的冰天雪地。南极有地球上的旱极、寒极、风极之称,年平均气温-25℃,曾记录到-89.8℃极端最低气温。那里不仅是地球表面最寒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曾观测到100米/秒的超强风速,相当于12级台风强度的3倍。
从南极地理、气象、环境、资源、科学考察故事等方面,肖恩照博士讲述了极地科考对于人类的意义,以及一代代中国“极地人”不畏艰险的精神,向大家传递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青年积极投身到科学研究中,努力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冰盖融化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层之一,能够维持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平衡,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为了避免冰盖加速融化,我们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参加讲座的贵州大学毛世骏同学有感而发道。
讲座结束后,贵州大学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围绕科普讲座内容组织现场听众进行知识竞猜互动,大家踊跃答题,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皑皑冰川、萌萌企鹅、缤纷极光、破冰前行的极地考察船、惊心动魄的科考故事……本次科普活动让极地“冷”知识走进了师生和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加深了师生和社会公众对当今极地生态和环境状况的了解,激发了大家共同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
据悉,此次活动由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贵州大学主办,贵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贵阳生态科普馆、安利贵州健康促进科普基地、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贵州大学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单位共同承办。(完)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