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26日电 (记者 张伟)由贵州大学林学院(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牵头实施的“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市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项目国家级专家评审会25日在贵阳召开。
中科院院士洪德元、郝小江,欧亚科学院院士周少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馆长彭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邓云飞,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冉景丞,贵州师范大学教授龙健对上述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审。
项目由贵州大学林学院副院长粟海军教授总体负责,以贵州大学林学院(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为依托,联合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开展,项目于2022年-2023年组织开展了多学科、全面、深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从气候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5个维度进行了24个专题的调查研究,各专题共投入技术人员200余人,历时15个月,全面查清了仁怀市主要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阐释了“微生物—环境背景—酱酒产业”之间的独特互作关系。
专家组听取了相关汇报,认真审核项目相关材料,经充分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项目整体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重要突破,项目成果具有五大亮点:亮点一:首次全面摸清了仁怀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是全省完成的首个生物多样性本底最完整的县域单位。亮点二:新物种、新记录、新发现层出不穷,珍稀、保护物种数量众多项目组在大坝和茅台镇首次发现恐龙足迹点3处,形成“兽脚类-蜥脚类-鸟臀类”足迹化石组合,构成仁怀地区早侏罗世恐龙生物群,对西南地区四足类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次发现系统位置极其孤立的易危物种“松叶蕨”;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裳凤蝶”和“峨眉髭蟾”。
亮点三:系统开展了酱香白酒生产环境微生物的调查与分析。本项目针对仁怀市酿酒区和非酿酒区开展了多次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取样,范围覆盖度最为广泛。研究发现,茅台镇与其他地区相比,其微生物特有种最多,核心区具有最多的微生物多样性。亮点四:系统和宏观地开展空间要素生态关系调查与生态风险研判。在环境背景空间特征方面,结合调查绘制出仁怀市地质地貌图、地质构造图、地势图等基础图件;发现酱酒核心区仍然有局部的地带性顶极植被群落残存,成为酱酒产区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亮点五:系统地从无机环境到微生物到生物多样性阐释了酱香白酒生产的特殊性。项目从气候气象影响、地质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生态系统响应、生物资源分布和微生物结构特征等方面系统地阐释了“微生物—环境背景—酱酒产业”之间的独特关系。
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基于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阐释酱香酒生产地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性,对酱香酒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贵州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易茂红对仁怀市与贵州大学组织开展的本次生物多样性调查给予的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是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范式,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应用价值。(完)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